重要新闻
何鸣鸿理事长在东北大学作学术报告并开展调研工作

2021年-10月-28日

  2021年10月17日,中国自然辩证法研究会理事长、原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副主任、现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监督委员会副主任何鸣鸿研究员应东北大学的邀请,在浑南校区图书馆报告厅做了题为“区域性创新发展与地缘经济的若干探讨”的专题学术报告,全校300余名师生参加,东北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副院长王健教授主持报告会。

  何鸣鸿研究员从选题切入,围绕“压力下的自选命题”“为什么关心这个问题”“规划与发展重点引发的思考”三方面对区域性创新发展与地缘经济的时代需求进行了剖析,并以广东省和粤东化学与精细化工产业转型升级的调研为例进行了具体分析。广东省地域宽阔,既有广州、深圳等高度发展地区,也有诸多位处粤东、粤西、粤北等地区和城市,产业、科技创新和经济实力等有明显差别,从区域经济角度开展研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首先,何鸣鸿研究员从地缘经济角度入手,分析了粤港澳大湾区和长三角一体化发展两大区域跨区域经济的握手,进而提出以下问题:强势区域长距离跨越?中间地带的梯度发展?汕潮揭地区该怎么发展?

  何鸣鸿进一步介绍调研思路和主要任务,重心放在区域性分析和产业结构,进而提出了两方面问题:第一,广东省是化工大省,2019年跃升到全国第2名,今后应该如何发展?如何在粤港澳大湾区建设形势下处理好经济发展、环境生态等关系,如何处理好核心区和其他城市的产业转移和协同发展;第二,粤东由于地缘特点和多年经济发展模式等原因,形成具有地方特色的化工产业,包括众多中小企业和传统化工构成的产业圈,在新时代应如何拓展? 如何处理好已有产业优势和新兴产业结构调整的关系。

  本研究瞄准上述两方面核心问题,开展大量调研。第一,调查梳理广东省化学与精细化工产业的行业分类、现状和重要发展前景,并细化7个专业领域,从基础科学和应用基础研究出发,调研化学与精细化工的前沿科学问题和工业科技创新的瓶颈问题,凝练若干重要的核心科学问题和应用基础方向,为科研选题提供参考。第二,以汕头经济特区为代表,调研粤东化学化工产业和企业状况,包括龙头企业和上万个中小企业的数据,分析他山之石,明确自己地位,寻找发展重点,探讨切入点,为粤东产业发展提供决策建议。

  何鸣鸿研究员在报告中建议:要以大区域为基础,探讨区域特点与自身发展机遇,不要只盯住一个城市;要增强城市群的影响与带动作用,推动汕揭潮都市圈的共同发展;要重视文化与区域性人文的影响,秉持开放、包容发展;要加强科学与教育,着力能力建设,打造支撑区域高质量发展的科技创新高地;要重视资本的角色,处理好科技创新驱动和资本逐利驱动之间的关系。同时,对化学品和化工相关产业,必须高度重视资源、环境和安全,依靠科技和管理加强治理。何鸣鸿研究员认为,改变现状是实力、眼界与魄力的结合。区域发展必须依靠政府、产业、科研、市场的携手推进,形成合力。

  最后,何鸣鸿研究员送给在座的年轻人12个字:敢于做梦、勇于追梦、勤于圆梦,希望年轻人多了解实践,站在更高,不断超越,提高创新能力!

  东北大学原校长赵继、副校长孙雷会见了何鸣鸿教授,并就今后东北大学与中国自然辩证法研究会的长期合作和协同发展进行了交流洽谈。中国自然辩证法研究会副理事长、东北大学科学技术哲学研究中心主任兼辽宁省自然辩证法研究会理事长陈凡教授、中国自然辩证法研究会技术哲学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兼秘书长陈红兵教授、中国自然辩证法研究会科技与社会(STS)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兼秘书长王健教授分别介绍了辽宁省自然辩证法研究会和技术哲学与STS专业委员会的工作,何鸣鸿理事长对辽宁省自然辩证法研究会和技术哲学与STS专业委员会的工作给予了充分肯定和高度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