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 录 --学术活动-- 刘孝廷副理事长做客西北工业大学“翱翔人文讲堂”..........................................1 第一期化学史与化学哲学联合学术工作坊顺利举办..............................................3 --各地消息--
科学哲学专业委员会完成换届工作..........................................................................5--通知通告-- 中国自然辩证法研究会2022年学术年会第一轮通知............................................6 后疫情时代的环境哲学环境伦理学 暨纪念联合国人类环境会议召开50周年论坛通知................................................8 “工程与社会正义学术论坛” 暨“工程与社会发展专业委员会成立大会”邀请函............................................11 第八届河北省自然辩证法研究会2022年学术年会通知(第一轮)..................13 “中国与世界:未来技术与技能(工匠精神)的哲学审视” 第19届全国技术哲学学术年会通知(第一轮)..................................................15
责任编辑:朱欢欢 2022年第5期 总第254期 刘孝廷副理事长做客西北工业大学 “翱翔人文讲堂” 2022年4月22日晚19:00,中国自然辩证法研究会副理事长、教育部马工程首席专家、北京师范大学哲学学院刘孝廷教授应邀作客西北工业大学“翱翔人文讲堂”,通过腾讯会议平台直播的形式作了主题为《自然辩证法:人与自然生命共同体的辩证法》的精彩讲座。来自全国高校的二百余名师生共同参与了此次报告会。本次讲座由西北工业大学党委学生工作部主办,由西北工业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中国自然辩证法研究会工程与社会发展专业委员会承办,马克思主义学院副院长张云龙教授主持。 刘孝廷教授从关于自然辩证法的基本理解、自然理解的历程、辩证法理解的历程、新文明观下的自然辩证法、文明转折与第二开端的辩证法五个方面展开本次讲座。首先,刘教授通过介绍相关文献与思想,带领我们深化对自然辩证法的理解。“为什么自然是重要的?”这一问题引出了刘教授对“自然理解的历程”的具体讲解。刘教授讲到,自然是哲学之根,哲学是从自然哲学而来,科学也是从自然哲学而来。通过分享介绍对自然的历程进行的历史小结与科林伍德论自然观中从古代到近代再到现代的类比,他提出“下一步该如何类比”,这也引发了参会师生对此问题的深思。 其次,在“辩证法理解的历程”中,刘教授重点强调了辩证法的历史维度。他讲到,自然辩证法合法性的新基础必须是历史唯物论视野中的自然辩证法。我们要历史地看自然,这样才有辩证法。历史是人的历史,是追求自由的历史,也就是辩证法的历史。 接着,刘教授重点探讨了新文明观下的自然辩证法、文明转折与第二开端的辩证法。对当代科技变革的实质、文明的境况等进行了讲解,通过介绍文明的U型线,他表示文明有拐点,今天的文明会走向新的开端,同时重点强调了第二开端。他讲到,作为一种转型的文明,生态文明脱胎于我们目前的危机,它是文明的基础、底线、外延,不是内涵,但是,生态文明可以转化和转进,从而推进内涵文明。在此基础上,我们的发展是一种内含于自然的一种发展,因此文明的责任必须由人本身来实现,从而提出了一种“伦理或他者优先”的新的文明观,它是文明的一个根本性转变,从外在的物质主义的文明转向内在的伦理维度的文明。 最后,刘教授提出,我们需要重新构造我们的未来,塑造新的精神共同体,人与自然生命共同体。他从存在论、价值论、方法论、行动论四个方面对新文明观下的自然辩证法的建设性纲领进行详尽的介绍,并分享了对中国自然辩证法的当代创新的理解与思考。 在会议的互动环节,参会的师生们围绕报告内容踊跃提问,积极地与刘孝廷教授进行学术互动交流,刘教授耐心且细致地向大家一一解答,师生们收获颇丰。 参会的各位老师也纷纷发言,对刘孝廷教授的讲座给予高度评价。刘立教授表示,刘孝廷教授讲座的主题点亮了自然辩证法的新亮点。刘教授从人与自然生命共同体的角度来考察新时代自然辩证法的发展,使参会师生深受启发。刘立教授希望通过学术界的共同努力,能够使自然辩证法的研究焕发新的光芒! 何鸣鸿理事长指出,刘孝廷教授讲座的内容与现实紧密结合,具有前瞻性。深入研究人与自然生命共同体是自然辩证法研究的一个新的领域,同时对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可持续发展也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王金柱教授用“纵横捭阖、精彩纷呈、行云流水、哲思翻涌、收获良多”五个词语高度赞扬了刘教授的讲座。他认为,刘教授是以一个多维度的跨学科交叉融合的视角来对人与自然生命共同体的辩证法进行讲解,同时王教授也对讲座的内容进行了全面且深刻的点评。 张云龙教授在总结发言中首先分享了自己对报告内容的所思所想,他谈到,刘教授的讲座既有对理论的深入思考,又有对现实及未来的真切关照。讲座的内容是史和论的紧密结合,实现了事实与规范的统一。最重要的是,讲座内容自始至终充满着对人类命运的忧思,即对人类本身的关注。最后,张教授对刘孝廷教授与参会的各位老师再次表示衷心的感谢,同时期待刘教授今后能够再次为师生们带来更加丰富精彩的讲座。 (滕洋洋 供稿) 第一期化学史与化学哲学联合学术 工作坊顺利举办
2022年3月31日晚,中国自然辩证法研究会化学化工专业委员会和中国科学技术史学会化学史专业委员会联合举办的第一期化学哲学与化学史联合学术工作坊在线上如期召开,来自中国科学院大学、清华大学、上海理工大学、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复旦大学、华东师范大学、内蒙古师范大学、华南理工大学、山西大学、北京化工大学、中共天津市委党校、中国科学院中国现代化研究中心等多所高校和研究院所的专家学者共聚云端,以网络视频形式(腾讯会议:467 535 243)开展了本期工作坊。 第一期工作坊的主题为“交叉学科下的化学实践与理解化学”,由中国科学技术史学会化学史专业委员会秘书长叶青教授主持,中国科学院大学的胡志强教授担任第一期的点评专家,复旦大学的张明君助理教授和华东师范大学的朱晶教授担任与谈人。来自山西大学的两位汇报人为本期工作坊带来了题为“化学中自然种类的本质”和“分子美学特征新探——符号学美学视角下的分子美学”的精彩报告。 报告开始前,中国自然辩证法研究会化学化工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中国科学技术史学会化学史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任定成教授致词。任教授回顾了专委会的历史,以及两个专委会结合起来开展工作的优良传统,更提及新的时代背景下,“小众的”的化学哲学更应该产出独有的话题和观点,引领学科领域的研究,鼓励进入化学哲学这个小而专的研究领域的新人和年轻人们,带来更多的话题,开辟新的方向。特邀点评人胡志强教授也肯定了举办工作坊的意义,在以物理学哲学、生物学哲学和认知科学哲学占据分支科学哲学的主流地位的国内科学哲学界,化学哲学的关注度相对而言较少,因此期待工作坊唤起大家对化学哲学的关注,从化学中发现和提出独立的哲学问题。 山西大学科学技术哲学研究中心的余朋从化学哲学的视角对“自然种类”议题展开讨论。他先后考察了传统的微观结构本质主义、反微观结构本质主义和新微观结构主义的自然种类观以及它们之间的分歧和局限性,并在语境视阈下尝试性地调和分歧,探索更广泛适用性的可能。在点评环节,胡志强教授认为“自然种类”话题作为众多关键性的哲学问题的一个枢纽,对余朋运用化学学科中的具体案例对自然种类问题提出新的看法值得称赞。此外,胡教授在对该研究提出建议的同时,深入浅出地传授做学问的技巧——在解决哲学问题中应该避免“一揽子”的解决方案,以及如何在一个大问题的研究中划清边界,做到“分而治之”。与谈人张明君助理教授和朱晶教授与汇报人对该话题如何进一步深入研究展开交流,推荐了相关领域最新的文章,分享了很多独到的见解。 山西大学科技与社会研究所的王哲毓则以诺贝尔化学奖得主霍夫曼(Roald Hoffmann)提出的分子美学概念为题,介绍了分子美学的研究背景和研究对象,从符号学的角度对分子美学特征进行分析,以此阐述科学审美在化学家研究工作中的价值与分子美学对化学知识传播与普及的重要作用。点评人和与谈人授青年学者以学术技巧,强调对一个现象中不同的话题要进行的区分,明确自己立场,同时可以关注学不同与其他学科的重要特征,增加与文献的对话,拓展前人的工作。 胡志强教授更将两份汇报联系在一起,对“微观结构可视化”这一话题进行剖析,抛出了诸如:可视化对于科学理解的作用,美学标准对科学家选择假说的影响,以及这种影响会不会损害科学的客观性等议题以启发思考。清华大学刘立教授以苯环和冠状病毒为例,结合“天下皆知美之为美,斯恶已”的道家思想,提出辩证看待分子美学的观点。同时鼓励青年学者将报告早日形成研究论文,将广义的化学哲学与化学史的研究聚焦到化学研究的实践,更重要的是要化为化学传播,将分子美学切实应用到科学传播之中。内蒙古师范大学的郭世荣教授、上海理工大学材料与化学学院的缪煜清教授、中共天津市委党校的邵鹏博士、以及中国科学院大学的罗栋副教授等专家学者也分享了自己的观点,会议现场的评论区中交流声不断。最终,本期工作坊在两位汇报人对此前点评问题的回应中落下帷幕。 化学哲学与化学史联合学术工作坊将做成一个系列线上学术会议,希望借此平台结交更多来自不同领域的对化学哲学和化学史感兴趣的同仁,增进学术研究之间的互动与交流,以“为学术而学术”为目标,共同推进化学哲学的发展。本期工作坊中,两位山西大学的青年学者就让我们看到了令人感到鼓舞的新生力量投入化学哲学研究中迸发出的精彩花火。第二期的化学哲学与化学史联合学术工作坊预期在四月底举办,欢迎更多专家学者加入我们的讨论。 (华东师范大学吴韫琦 供稿) 科学哲学专业委员会完成换届工作 2022年4月15日,中国自然辩证法研究会科学哲学专业委员会以腾讯会议的形式召开换届大会。专委会主任刘晓力教授做了换届选举相关说明,秘书长王巍教授做了上一届专委会工作报告,会议由副秘书长徐竹主持。 会议以投票表决的方式产生了新一届专业委员会主任、副主任、秘书长、副秘书长和常务委员。清华大学王巍教授全票当选新一届专业委员会主任。朱菁(厦门大学)、费多益(中国政法大学)、李恒威(浙江大学)、段伟文(中国社科院哲学所)、万小龙(电子科技大学)增补为副主任。徐竹(华东师范大学)当选秘书长,郁锋(华东师范大学)、吴东颖(中国科学院大学)当选副秘书长。袁江洋(中国科学院大学)、尤洋(山西大学)、闫坤如(上海大学)、王静(同济大学)、黄敏(中山大学)、朱锐(中国人民大学)、刘鹏(南京大学)、王善博(山东大学)、任会明(山东大学青岛分校)、白惠仁(浙江大学)等增补为常务委员。 会议最后,新一届专委会就下一阶段工作计划和今年年会筹备情况进行了热烈讨论。
《自然辩证法研究》2022年第6期要目 (2022年6月18日出版) 自我知识是元表征吗? ——卡鲁瑟斯的元认知理论辨析…………………………………………………徐 竹 责任缺口、道德图灵测试与可担责的人工智能道德体…………………………钱圆媛 边界组织:国际气候变化谈判中的IPCC…………………………………………安德万 哈纳克原则的遵循与背离:威廉皇帝学会对一战的因应……费爱心,王安轶,关瑜桢 中国自然辩证法研究会2022年学术年会 第一轮通知 各位会员、学界同仁: 今年将召开中国共产党第二十次全国代表大会,这是进入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新征程重要时刻召开的一次十分重要的大会,意义深远重大。为进一步团结引领广大自然辩证法工作者在新时代新征程上留下无悔的奋斗足迹,以实际行动迎接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中国自然辩证法研究会拟定于2022年8月中旬在北京召开2022年学术年会。 中国自然辩证法研究会学术年会是自然辩证法领域综合性的全国学术会议,是国内规模最大的自然辩证法研究者的学术交流盛会。2022年学术年会由中国自然辩证法研究会、中国科学院大学主办,由中国科学院大学人文学院、中国科学院哲学研究所承办。欢迎广大会员、学界同仁莅临参会,现向学界公开征集参会论文。 一、会议时间:2022年8月中旬(具体时间确定后发第二轮通知)。 地点:中国科学院大学怀柔校区 二、大会主题:自然辩证法与中国科技自立自强 三、主要议题: 1.面向新时代的中国自然辩证法研究 2.当代科技前沿的哲学问题研究 3.科学认识论与科学方法论研究 4.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哲学问题研究 5.当代工程技术实践中的哲学问题研究 6.当代科学技术实践中的风险与伦理问题研究 7.科技决策与科研评价中的哲学问题研究 8.科学思想史研究 9.当代科技发展与社会-文化现代化问题研究 10.其它相关问题 四、投稿须知: 1.会议采用主题报告和专题分组讨论相结合,录用论文将收入会议论文集,其中评选出的优秀论文可优先在《自然辩证法研究》杂志中发表。论文撰稿要求请参照《自然辩证法研究》(https://zrbz.cbpt.cnki.net)。 2.提交参会回执、论文(全文或摘要)截止时间为2022年7月15日,请发至学会邮箱:zrbzhf@vip.sina.com,或扫描二维码报名。 五、会议费用: 本次会议收取会议注册费,普通参会代表600元,学生代表和已退休专家300元。参会代表的往返交通费和住宿费自理。缴费方式在第二轮通知中发布。 六、其它问题 会议期间各项防疫政策以当时规定为准。目前全国疫情尚未解除,如因疫情变化影响,本次会议需要改变日期、地点、举办形式(如改为线上举行),学会将另行通知,请随时关注学会网站、微信公众号或联系学会秘书处了解。 七、联系方式: 电话:丁予聆010-68598474 , 郭春勃010-68598471 电子邮箱:zrbzhf@vip.sina.com 学会网站:http://www.chinasdn.org.cn 学会微信公众号: gh_7114786ac2df 主办:中国自然辩证法研究会 中国科学院大学 承办:中国科学院大学人文学院 中国科学院哲学研究所 2022年4月18日 后疫情时代的环境哲学环境伦理学 暨纪念联合国人类环境会议召开50周年论坛通知 尊敬的 先生/女士: 1972年6月5日,瑞典斯德哥尔摩人类环境会议通过了著名的《人类环境宣言》及保护全球环境的“行动计划”,提出“为了这一代和将来世世代代保护和改善环境”的理念,并将每年的6月5日定为“世界环境日”。设立“世界环境日”是联合国促进全球环境意识、提高社会与公众对环境问题的重视而采取的重要行动。 习近平总书记在博鳌亚洲论坛2022年年会开幕式的主旨演讲提出:“当下,世界之变、时代之变、历史之变正以前所未有的方式展开,给人类提出了必须严肃对待的挑战……困难和挑战进一步告诉我们,人类是休戚与共的命运共同体,各国要顺应和平、发展、合作、共赢的时代潮流,向着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正确方向,携手迎接挑战、合作开创未来。”50年来,全球环境保护和污染治理取得了显著成效,但世界生态环境恶化的势头并没有完全遏制。当前,百年变局与世纪疫情交织叠加,地缘政治、全球经济、军事冲突、科技变革等一系列复杂变量正发生深刻变化,环境保护面临着更为尖锐、更为严峻的新挑战,从世界环境哲思中探寻保护全球生态环境的新思路、新智慧与新方法意义突显。当然,这首先意味着要在新的语境中重新审视哲学与环境的概念,以更恰当的哲学方式思考世界环境本身、阐释世界环境变化、探寻环境保护路径、展望世界环境未来。环境是人类活动的自然映射,其内含范畴也会因随场景的变化而变化。从对场景的哲学梳理中走来,环境哲学的未来趋势不仅是用哲学眼光关注多样场景、拼贴世界形象、组合成多元世界,更是追求塑造自然存在与精神思维之间的友善张力。在新的时代视域中,融入世界的中国环境哲学坚持以人化与自然化相融合的眼光审视世界,关注更加广泛、多元、复杂的全球问题,为建设一个清洁美丽稳定的世界而不断努力。为此我们诚挚邀请您光临论坛会议,共议哲思,共同探讨,共谋未来。 一、会议主题目的 探究后疫情时代环境哲学环境伦理学的新发展,纪念联合国人类环境会议召开50周年,构思新时代面向世界的环境哲学和环境伦理学 二、会议的主要议题 1.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与世界环境 2.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研究 3.后疫情时代的世界环境哲学 4.后疫情时代的环境伦理学 5.后疫情时代的全球环境问题及治理 6.生态文明建设与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7.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中的世界环境哲学发展 8.人类环境宣言的当代价值 9.其他关于环境哲学环境伦理学和生态文明的议题 三、会议时间 2022年6月5日 四、会议召开形式 线上线下会议相结合 五、会议要求 1. 参会回执、论文提交、邀请函发出的节点时间 (1)参会回执截止时间:2022.5.31。 (2)参会论文截止时间:2022.5.31。 会务组接收邮箱: 王虹媛: wanghongyuan1123@foxmail.com ,电话:18389118516 ; 周冬盈: yingzhou07@163.com ,电话:15038491663 。 如有特殊情况,也可电话告知。 (3)在论文提交截止时间后的2个工作日内,经会议专家委员会审阅通过,即通过电子邮箱向您发送电子版会议邀请函。 2. 论文格式要求 (1)题目+作者+作者单位+摘要+关键词+正文。(字体统一五号宋体,行距固定值18,注释和参考文献一律采用页下注。特别提醒:不要采用尾注) (2)作者简介以脚注形式放论文首页。(务必注明电子邮箱等个人通讯方式,以免影响邀请函及时发送) (3)届时请将论文以“作者+单位+题目”的重命名形式发送到会务组邮箱。 六、主办单位 中国自然辩证法研究会环境哲学专业委员会 中国伦理学会环境伦理学分会 中智科学技术评价研究中心编辑部 2021年4月23日
“工程与社会正义学术论坛” 暨“工程与社会发展专业委员会成立大会”邀请函
尊敬的____教授/专家:
中华民族的复兴之路在一定意义上就是现代化之路,工程活动在这一征程中扮演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新时代如何铸造更多更好的“正义工程”毫无疑问是一个具有重大理论和现实意义的课题。有鉴于此,中国自然辩证法研究会工程与社会发展专业委员会拟于2022年6月3—5日在古城西安举办“工程与社会正义学术论坛”,届时将举行“工程与社会发展专业委员会成立大会”。素闻您在本领域的影响,敬请您惠赐佳作,拨冗出席。会议详情如下:
一、会议主题
1. 百年来中国的工程与社会发展
2. 工程与人道主义事业
3. 工程活动与公共利益
4. 女性主义视角中的工程
5. 工程与社会正义
6. 其他与此相关的主题
二、会议组织
主办单位:中国自然辩证法研究会
中国自然辩证法研究会工程与社会发展专业委员会
承办单位:西北工业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南京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协办杂志:《自然辩证法通讯》
《浙江社会科学》
《福建论坛》
《学 海》
《世界马克思主义研究》
《西北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三、会议时间
6月3—5日,3日全天报道,4日全天会议,5日上午离会
四、会议地点
西北工业大学南山苑国际学术交流中心(西安市长安区东祥路1号)
五、会议费用
本次研讨会不收取会务费,主办方统一安排食宿,交通费、住宿费自理。
六、联系人及联系方式
工程与社会发展专委会:张云龙教授(副主任兼秘书长) 13909250138
西北工业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吕天择副教授 13426069530
西北工业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康旭博(博士生) 18309282232
邮箱:1208852388@qq.com
中国自然辩证法研究会工程与社会发展专业委员会
西北工业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代章)
南京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2022年3月12日
第八届河北省自然辩证法研究会 2022年学术年会通知(第一轮)
第八届河北省自然辩证法研究会2022年学术年会将于2022年下半年在石家庄举行。本次会议由河北省自然辩证法研究会联合河北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河北师范大学学报》编辑部共同主办,河北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具体承办。现诚邀省内各高校、科研机构等有关单位学者、研究生撰写论文并参加会议。 一、会议主题 本次会议主题是“当代科学技术与马克思主义”。 届时,会议将邀请全国自然辩证法领域知名专家作大会主旨报告,安排省内专家进行大会报告和分组报告等交流。 二、主要议题 1.马克思主义自然哲学研究 2.马克思主义科学技术观研究 3.马克思主义劳动价值理论与现代人工智能研究 4.马克思主义工程伦理与责任创新以及伦理教育研究 5.自然辩证法与贯彻新发展理念问题研究 6.马克思主义科技与人文研究 7.新兴科技伦理风险防范与治理研究 8.马克思主义自然观视域下的认识论和方法论问题研究 9.自然辩证法学科的教育与教学、课程、人才培养等相关问题研究 10.河北省创新发展、高质量发展与安全发展问题研究 11.高校思政课“自然辩证法概论”课程与教学研究 12.自然辩证法领域的其他相关研究 三、时间地点 会议时间:2022年下半年(暂定) 会议地点:河北师范大学观和国际酒店(暂定) 四、会议形式 本次会议拟采用线下形式,根据防疫要求将有可能调整为线上形式(腾讯会议)。会务组将提前通知参会人员。 五、会议征文 本次会议将由学术委员会评选优秀论文和青年优秀论文。优秀论文可推荐至《河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相关学术专栏。 投稿论文请参照《自然辩证法研究》杂志格式(附件1)。论文题目及摘要请于2022年1月31日前,论文全文请于2022年5月1日前,发送至会务组邮箱。 六、其他事宜 本次会议不收取会务费,统一安排食宿,参会人员食宿差旅费自理。 参会回执(附件2)请于2021年12月31日前发送至会务组邮箱; 七、会务联系 联系人及联系方式: 薛立杰 13810486805 王 烨 18631194663 会务组邮箱:hbzrbzf2020@163.com 河北省自然辩证法研究会 河北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河北师范大学学报》编辑部 2021年11月25日 “中国与世界:未来技术与技能(工匠精神)的哲学审视” 第19届全国技术哲学学术年会通知 (第一轮)
为了推动中国特色的自然辩证法和技术哲学的创新发展,促进全国技术哲学研究的学术交流,由中国自然辩证法研究会、技术哲学专业委员会主办,“第19届全国技术哲学学术年会”(两年一届)将于2022年10月召开(暂定)。 未来技术学院,是2020年5月教育部提出的新型学院,为做好未来科技创新领军人才的前瞻性和战略性培养,抢占未来科技发展先机,坚持面向未来。加强对未来科技发展趋势研判,瞄准未来10—15年的前沿性、革命性、颠覆性技术发展,培养未来科技创新领军人才。未来技术的发展,需要超越现实;未来技术的实现路径,需要持续探索;未来技术的进步,需要不断推进。 第46届世界技能大赛将于2022年10月12日-17日在上海举行。世界技能大赛是最高层级的世界性职业技能赛事,被誉为“世界技能奥林匹克”,其竞技水平代表了各领域职业技能发展的世界先进水平。一个国家在世界技能大赛中的成绩,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反映这个国家技术技能发展水平。世界技能组织成立于1950年,是非政府国际组织,现有77个国家和地区成员,其宗旨是通过各成员之间的合作,促进职业技能水平的提高,在世界范围推动职业技能事业发展。主要活动为每年举办一次世界技能组织大会和每两年举办一次世界技能大赛。 为了推动未来技术学院的发展,实现制造强国的战略目标,促进未来科技创新领军人才和大国工匠的培养,我们将第19届技术哲学年会主题确定为“中国与世界:未来技术与技能(工匠精神)的哲学审视”,现将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会议主题 “中国与世界:未来技术与技能(工匠精神)的哲学审视”。 二、会议时间 2022年10月召开(暂定) 三、会议地点(待定) 四、会议费用与规模 会务费:400元(研究生减半);参会代表住宿、往返交通费用自理。 五、会议回执 拟参会代表请于2022年05月前提交参会回执,并提交论文或摘要。 六、会议征文与参会资格相关说明 (一)参考选题方向 1.技术哲学的基本问题 2.未来技术的哲学问题 3.技能-工匠精神-大国工匠 4.未来技术与科技自立自强的创新型国家 5.科学、技术、技能与人(科学家、工程师、工人) 6.元宇宙的技术哲学问题 7.科技治理与社会进步 8.技术哲学其他相关问题 (二)征文要求与参会资格 会议征文格式请参照《自然辩证法研究》杂志规范要求。 征文经评审达到会议要求者,组委会将向征文作者发出正式参会通知。 组委会将入选征文(或摘要)集结成册用于会议交流。 七、联系方式 陈红兵(东北大学)电话:18602438501电子邮箱:chenhb2066@126.com 主办单位:中国自然辩证法研究会、东北大学 承办单位:中国自然辩证法研究会技术哲学专业委员会 东北大学科学技术哲学研究中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