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办刊物——工作通讯
工作通讯2021第9期246
2021年-09月-29日

  目 录

  --学术活动--

  第四届国际信息科学峰会中国分会场会议报道......................................................1

  --各地消息--

  “科技哲学与科技伦理治理创新研究中心”获批为

  “湖南省普通高等学校哲学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4

  北京自然辩证法研究会教学工作委员会召开教学研讨会筹备会议......................5

  --学界书讯--

  马来平教授新作《研究生论文写作技法》出版.........................................................7

  --通知通告--

  中国自然辩证法研究会八届六次理事会、庆祝建党100周年、

  研究会成立40周年大会暨2021年学术年会正式通知..........................................9

  关于召开第五届全国物理学哲学学术研讨会的通知(第一轮)..........................11

  “中国逻辑学会第四届全国学术大会暨中国自然辩证法研究会问题哲学

  第二届全国会议”通知(第一轮)........................................................................13

  第七届全国科学技术与公共政策论坛通知(第一轮)........................................14

  建党百年中国自然辩证法研究的历程和科技哲学的未来展望

  首届长三角论坛学术年会通知(第一轮)............................................................15

  “建党百年历程与科技与社会(STS)的和谐发展”

  第13届全国科技与社会(STS)学术年会通知(第一轮)...............................17

  第9届全国生命伦理学学术会议第一轮通知........................................................19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责任编辑:朱欢欢 2021年第9期 总第246期

  第四届国际信息科学峰会中国分会场

  会议报道

  2021年9月12日至9月19日,国际信息研究学会((International Society for Information Studies,IS4SI)举办的第四届国际信息科学峰会于线上召开。本届峰会共有10个子会议:信息研究中的理论与基础问题(TFPI);生物灵感的计算架构中的信息(BICA);数字人类主义(Dighum);对称性、结构和信息(SIS);认知与智能的形态学计算(MORCOM);习惯与仪式(H&R);哲学与计算(APC);第十三届自然计算国际研讨会(13thIWNC);第五届信息哲学国际研讨会(5thICPI);第三届人工智能全球论坛(3thGFAI)。

  在此次峰会之前,国际信息科学峰会已经于2015年(奥地利维也纳技术大学)、2017年(瑞典查尔莫斯科技大学)、2019年(美国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召开了三届,今年原定在日本的东北大学举办第四届峰会,但由于新冠疫情影响,峰会主办方决定线上举办。该峰会十个子会议中的“第五届信息哲学国际研讨会”和“第三届人工智能全球论坛”分别由国际信息研究学会副主席、西安交通大学国际信息哲学研究中心主任邬焜教授和国际信息研究学会顾问、原北京邮电大学副校长钟义信院士担任主席。邬焜教授和钟义信院士还担任整个峰会的联合主席。

  由于中国疫情管控良好,国际信息研究会中国分会、西安交通大学国际信息哲学研究中心、西安交通大学信息哲学与智能社会基础理论研究基地、陕西省自然辩证法研究会针对“第五届信息哲学国际研讨会”和“第三届人工智能全球论坛”于2021年9月17至19日,在西安交通大学兴庆校区开办了线下-线上相结合的中国分会场。

  中国分会场吸引了众多国内外著名学者,以及青年教师和博士生参会。会议收录的论文总数刚好是100篇。

  第五届国际信息哲学研讨会(the 5th ICPI)详情报道

  “第五届国际信息哲学研讨会”收录论文73篇。其中有66篇安排了大会报告。与前4届会议相比,本次会议论文的数量不仅最多,而且其内容又呈现出了两个新的特点:一是议题研究的方向更为集中,二是学科交叉倾向明显。会议报告论文涉及了许多很有价值的研究议题和思路,如:物质范式和信息范式的区别和联系;信息、知识、数据、智能、实践、信息范式与信息文明等相关概念之关系的研究;中国信息哲学发展史研究;信息哲学与语言哲学、认知哲学、智能哲学、生命哲学、西方当代意识哲学和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异同问题的研究;信息的量子表现及第二次量子革命的哲学意义;当代人工智能技术发展的局限性;生物工程与人工智能融合的路径、方式及意义;未来智能社会发展的合理体制建构;人的全面发展在信息时代的新机遇问题研究;智能社会的发展对教育方式和内容的挑战;智能化战争范式及其对未来社会形态建构的影响的研究;人工智能背景下的诗歌、绘画、书法、音乐、舞蹈、武术等艺术创作和表现的新方式及其意义和价值方面的研究等等。

  参加“第五届国际信息哲学研讨会”的国外著名学者有:国际系统和控制论科学院院士沃尔夫冈·霍夫基什内尔(Wolfgang Hofkirchner),查尔莫斯理工大学教授高丹娜·多狄格-科恩科维奇(Gordana Dodig-Crnkovic),瑞士化学家、纽约科学学会院士约瑟夫·布伦纳(Joseph Brenner),意大利帕维亚大学哲学教授洛伦佐·马格纳尼(Lorenzo Magnani),宗座拉特朗大学哲学教授拉斐拉·乔瓦诺利(Raffaela Giovagnoli),澳大利亚哲学自由学者约翰·道格拉斯·霍尔盖特(John Douglas Holgate)。参加“第五届国际信息哲学研讨会”的国内著名学者有:北京邮电大学原副校长钟义信院士,西安交通大学邬焜教授,中国科学院大学李宏芳教授,上海大学王天恩教授,中国政法大学费多益教授,华南理工大学吴国林教授,空军工程大学康兰波教授,江西财经大学黄欣荣教授,华南师范大学范冬萍教授,中山大学王志康教授,电子科技大学万小龙教授等。

  第三届人工智能全球论坛(the 3th GFAI)详情报道

  “第三届人工智能全球论坛”共收录论文27篇,其中有20篇安排了大会报告,有7篇举行了线上座谈讨论。会议的议题主要关注了人工智能研究的前沿问题、基础问题与热点问题,如:人工智能的两种进路、范式革命创造了通用人工智能理论、智能科学驱动创新、论智能体和程序体的本质差别、新冠症状及其人体网络机制、新型穿戴式通用耳脑电电极的研制与表征,社会计算的大脑模拟方法:大脑信息处理系统的启示,中医人工智能研究及展望,矛盾生成机制诱导的“定量⨂定象⇒定性”框架与大成智慧研讨厅,人工智能与“群组合-圆对数”:聚类集在‘0 到 1’间的零误差算术化解析,大一统:学科理论的使命和归宿,从人工智能到智能科学的跃升等等。

  参加“第三届人工智能全球论坛”的国外著名学者有: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的马克·布尔金(Mark Burgin)教授,西班牙生物学家佩德罗·马里胡安(Pedro Marijuan),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的特里·迪肯(Terry Deacon)教授,国际系统和控制论科学院院士沃尔夫冈·霍夫基什内尔(Wolfgang Hofkirchner),查尔莫斯理工大学教授高丹娜·多狄格-科恩科维奇(Gordana Dodig-Crnkovic),瑞士化学家、纽约科学学会院士约瑟夫·布伦纳(Joseph Brenner),日本东北大学的马丁·施罗德(Marcin Schroeder)等。国内著名学者有:中国科学院计算机研究所史忠植研究员,北京工商大学韩力群院士,西北工业大学的何华灿教授,大连理工大学的孙长凯教授,北京交通大学的周雪忠教授,上海海事大学的冯嘉礼教授,中国计量大学的罗敏霞教授,成都理工大学的赵川教授,辽宁工程技术大学的崔铁军教授,北京格分维科技有限公司的陈志成教授,江西省教育科学研究所研究员徐章英等。

  ICPI与GFAI闭幕式

  本次会议虽然形式特殊,但热情不减。专家学者们在线上与线下、国内与国外进行思想的碰撞与观点的交流,参会的老师与学生受益匪浅。在此次会议上,作为峰会联合主席和子会议主席的钟义信和邬焜教授不仅在峰会的开幕式上致辞,邬焜教授还在中国分会场上致了开幕辞及闭幕辞,钟义信教授则在峰会闭幕式上组织了“人工智能论坛”的小组座谈讨论。

  在9月19日晚举行的国际信息研究学会换届选举中,钟义信院士当选为下一届国际信息研究学会的联合主席,而邬焜与陈志成教授则连任当选为副主席。钟义信院士还被推举为计划2023年在中国举办的第五届国际信息研究峰会的总主席。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自然辩证法研究》2021年第10期要目

  (2021年10月18日出版)

  辩护客观性的两种策略

  ——从科学实践哲学的视角看……………………………………………………黄 翔

  人类自由的促进抑或机器统治的崛起?

  ——论脑机接口技术对自由意志的影响…………………………………………胡天力

  聚焦知识、情境与意义:重识科学传播模式……………………………………张一鸣

  精气的消除和血液的同质化

  ——论哈维发现血液循环的观念前提……………………………………………刘 逸

  “科技哲学与科技伦理治理创新研究中心”获批为“湖南省普通高等学校哲学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

  日前,湖南省教育厅发布了《关于公布湖南省普通高等学校科研创新平台调整优化审核认定结果(第一批)的通知》(湘教通〔2021〕241 号)。文件要求各高校聚焦重点实验室和哲学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的建设规划,细化年度目标和建设任务;保障建设经费投入,落实各项承诺条件;把握研究方向,积极开拓创新;重视对青年学术骨干的培养,不断激发创新创造活力,为推动学校高质量发展和服务我省“三高四新”战略作出新的更大的贡献。

  由我会理事易显飞教授作为首席专家领衔申报的“科技哲学与科技伦理治理创新研究中心”获批为“湖南省普通高等学校哲学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科学技术哲学(自然辩证法)是横跨文理的交叉学科,是哲学一级学科下属的二级学科之一。科技哲学的研究贯通自然科学、社会科学和人文学科,注重从哲学层面反思与把握科学技术的本质、方法、价值等基础问题。该基地同时聚焦技术哲学、工程哲学等领域,在高新技术的哲学研究、女性主义技术哲学及STS等领域具备一定学术影响力。“三高四新”的发展战略对湖南省科技创新提出了新要求,科技伦理治理创新的相关研究的意义也随之凸显。目前,团队成员学缘结构合理,主要毕业于清华大学、中国人民大学、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研究所、中国科学院大学、武汉大学、东北大学、湖南师范大学等,整体研究力量较强,研究基础扎实,成果较为显著。近年来,基地成员主持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1项,重点项目2项,一般项目、后期资助项目、青年项目等近10项。在《哲学研究》《世界哲学》等哲学专业期刊发表论文30多篇,在国内科学技术哲学界具备了一定的学术声誉与影响力。

  (长沙理工大学 供稿)

  北京自然辩证法研究会教学工作委员会

  召开教学研讨会筹备会议

  为了有效落实2021年北京高校自然辩证法教学研讨会的筹备工作,北京自然辩证法研究会教学工作委员会于2021年9月12日晚,召开了线上工作例会暨2021年北京高校自然辩证法教学研讨会筹备会议。教学工作委员会主任:张明国(北京化工大学),副主任:王娜(北京航空航天大学)、王巍 [中国地质大学(北京)]、李全喜(北京邮电大学),秘书长:计彤(北京工业大学),副秘书长:魏海香(北京工商大学)、张子睿(北京农学院)、樊珊珊(首都师范大学)等参加了会议。会议由张明国教授主持。

  会议围绕今年召开教学研讨会的时间、会议名称(主题和议题)、参加人员、会议日程进行了协商,围绕目前自然辩证法教学中出现的问题及解决对策进行了讨论,围绕MOOC的开课情况以及数字课程的实施情况进行商议。

  (1)关于教学研讨会的召开。第一,会议商定:2021年北京高校自然辩证法教学研讨会拟定于11月28日(恩格斯诞辰201周年)召开。第二,会议地点拟定在中国地质大学(北京)召开。第三,会议形式拟定为线上+线下相融合(具体形式根据疫情状况和北京市的管控进行调整)。第四,会议主题拟定为:“百年党史”视域中的自然辩证法暨2021年北京高校自然辩证法教学研讨会;具体议题包括:近百年来尤其是中国自然辩证法研究会成立以来,我国自然辩证法教学的回顾和反思;北京高校自然辩证法教学的问题和对策;MOOC建设与我国自然辩证法教学改革等。第五,参会人员:邀请北京市内乃至全国高校教学工作者参加,为进一步促进新时代自然辩证法教学献计献策。

  (2)关于MOOC开课情况。第一,“自然辩证法概论”MOOC由北京化工大学、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北京理工大学、北京邮电大学、北京工业大学的任课教师联合录制,并上线运营。第二,迄今该课程已经运营了三次,比较顺利,实现了预设的教学目标。第四次课程已于2021年9月10日发布运营。第三,已经有若干家高校和研究院所把该MOOC确定为他们的教学课程(让学生全部上线学习,并承认其考试成绩)。第四,基于MOOC学习者们的意见和建议,本次课程教学的测验和期末考试内容全部改成客观题,并全部由平台系统自动评判且给出成绩,以此提高考核的公平度和时效性。第五,“自然辩证法概论”数字课程正在编辑出版中,目前集中在视频的修改和制作、课件的修改和制作、思考题和参考资料、案例分析等。

  (3)关于教学的现状和问题。第一,“自然辩证法概论”课的MOOC建设正在全面开展,许多高校都在从事MOOC建设,也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第二,伴随着MOOC建设,倒逼自然辩证法概论课教学改革进入新的阶段,如何有效地进行线上和线下相融合,就成为教学改革的中心议题。第三,伴随庆祝建党100周年和“十四五”规划的实施,中国共产党的科技政策观、科技人才观和科技发展观以及自然观,新时代我国科技发展及其与社会的关系等都成为新时代自然辩证法教学中的重要内容,由此也带来教学内容的调整。第四,教学队伍面临着马克思主义学院自然辩证法专任教师、哲学院(系)及其相关研究机构的自然辩证法教师之间的相互协调问题。第五,自然辩证法在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和科学技术哲学学科中的位置及其关系,也需要给予必要的考虑。

  自2016年以来,我们连续召开了北京高校自然辩证法教学研讨会(其间,还召开了北京高校博士生“现代科技革命与马克思主义”教学研讨会),尤其是2020年召开的“北京高校自然辩证法教学研讨会(线上)”,邀请了部分全国高校自然辩证法教师进行线上发言,云中交流,来自全国部分高校的自然辩证法教师参加了此次会议,使得此次会议开办成了全国性的教学研讨会。这是在特殊的、新的情景下采取的新的办会方式所获得的新的效果。实践证明,这种线下和线上相结合的开会模式,值得继续推广实施。

  会议商定在11月初再次召开筹备会议,围绕会议日程,主题发言等进行确定。欢迎广大“自然辩证法概论”课的教学工作者们积极参加会议,共同为推动我国的“自然辩证法概论”课教学工作的高质量开展出谋划策,献计献策。

  (北京自然辩证法研究会教学工作委员会 供稿)

  马来平教授新作《研究生论文写作技法》出版

  山东大学儒学高等研究院马来平教授近30万字的新著《研究生论文写作技法》一书,由山东大学出版社于2021年5月出版并在全国发行。该书被列入作为山东大学一百二十年校庆献礼的“山东大学研究生公共课智慧教学与研究系列丛书”,甫一出版,多家山东高校纷纷为本校青年教师订购。读者普遍反映,这本书对于更新写作观念、提高论文写作技巧颇为实用。

  学位论文质量堪忧、C刊论文写作和发表难度增大等这些长期存在的问题始终困扰着广大的研究生和高校青年教师,伴随着近年来研究生招生规模和各高校马克思主义学院规模的逐步扩大而愈发严峻起来。如何有效解决上述这些难题,进而从根本上提高论文的写作质量,马来平教授的这部《研究生论文写作技法》对此作了完美解答。

  马来平教授作为山东大学的资深博士生导师,在科研、教学等方面均经验丰富、硕果累累,荣获山东省优秀研究生指导教师等荣誉称号。他从教以来先后培养了近百名优秀硕、博研究生,其中有3位博士先后获得了山东省优秀博士学位论文的荣誉称号,迄今已有20余人被评选为副教授及以上职称,7人取得副处级及以上行政级别。这些成绩的取得是与马来平教授的辛勤培养和科学高效的育人方式分不开的。马来平教授擅长于从科技哲学研究的角度出发来看待学生在培养过程中所产生的各种问题,这种独特的视角经常会使马来平教授获得超乎想象的意外收获;再加上马来平教授自从教以来所始终秉持的从实践出发、科学育人的培养宗旨,以及善于根据每个学生的性格、能力、过往的专业背景等实际情况因材施教制定专项培养计划,并在计划的实施过程中注重采取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的解决方法,因而积累了大量宝贵的育人经验。

  在结合自身经年累月从事一线科研所得到的丰富经验和多年呵护培养学生成长的工作心得的基础上,马来平教授从研究方向、论文选题、资料收集、主题凝练、框架构思、观点创新、方法巧用、科研规范、加工修改、投稿技巧等环节入手,将该书的主要内容分为:打好基础坚实迈出科研第一步、当前研究生普遍关切的若干问题、研究方向和研究问题的选择、正确处理论文选题的三种基本关系、科学问题的四种基本类型、材料的占有消化和“e考据”、巧用逻辑方法、科学方法的分类及其推广应用的限度、观点和方法创新、好论文的四项指标、研究生论文的失范行为、研究生成才四要素等十二章,其中提出了:培养问题意识、从高层次入手;关注新时代、新文科、新方法;小中见大、敢于碰硬、冷热相济;一手材料出观点,二手材料出问题;主线一根筋,标题一条龙;最理想的论文框架是演绎式;提高投稿命中率最有效的办法是自己给自己找茬;文章修改是不断深化认识的过程、不断自我批评的过程、不断集思广益的过程和不断字斟句酌的过程;一篇好论文的四个指标:专、新、深、实;了解期刊,研究期刊;成才的四个要素:理想、奋斗、毅力、方法等十几个有效的有关论文写作策略和方法。

  《研究生论文写作技法》一书站在研究生和青年教师的立场上,以亲切和蔼的态度,用平实的语言将克服和解决研究生和青年教师在学术成长道路上所遇到的各种艰难险阻的方法娓娓道来,令读者读罢仿若如沐春风,亲身感受到了马来平教授因材施教、春风化雨般的培养艺术。

  读万卷书不如行万里路,行万里路不如名师指路。得名师指路,必然事半功倍。马来平教授的《研究生论文写作技法》一书对于指导广大研究生和青年教师如何快速熟练地掌握大、小论文的写作方法,迅速有效地提高自身的科研素养具有重要的推动作用,适合各学科、各专业的研究生和青年教师阅读和学习。该书的出版发行对于培养研究生和青年教师的问题意识、论文写作能力、科研创新能力,帮助他们打好专业基础,以使其在未来科研和人生之路上行稳致远具有重要的领航作用。

  (山东自然辩证法研究会赵晨、高奇 供稿)

  中国自然辩证法研究会八届六次理事会

  庆祝建党100周年、研究会成立40周年大会暨2021年学术年会正式通知

  今年是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是中国自然辩证法研究会成立40周年,研究会围绕建党100周年与弘扬自然辩证法这条主线开展系列活动。作为研究会今年的最重要活动,将于10月底在北京组织召开庆祝建党100周年、研究会成立40周年大会暨2021年学术年会,同时将召开党委会议、理事长会议、常务理事会议、理事会议、监事会议。会议有关事项具体如下:

  一、会议时间、地点

  会议时间:10月29下午、30日全天。

  会议地点:北京裕龙国际酒店(一层大厅报到)

  代表报到:10月29日上午,参加党委会议、理事长会议、常务理事会议、理事会议、监事会议的代表报到。

  10月29日下午和30日上午,参加纪念大会暨学术年会的代表报到。

  代表离会:10月31日离会。

  二、会议日程

  (一)10月29日下午13:30-18:00:先后召开党委会议、理事长会议、监事会议、常务理事会议(监事会列席)、理事会议(监事会列席)。

  (二)10月30日全天:庆祝建党100周年、研究会成立40周年大会暨2021年学术年会。

  (一)主会场09:00-12:00

  (二)分会场13:30-18:00

  三、庆祝建党100周年、研究会成立40周年大会暨2021年学术年会征文活动:

  (一)大会主题:中国共产党百年与自然辩证法

  (二)主要议题:

  1.中国共产党百年与自然辩证法在中国的传播与发展研究

  2.中共领导人和著名科学家论自然辩证法研究

  3.中国共产党百年与科学技术事业发展研究

  4.中国共产党百年与科技社团研究

  5.自然辩证法著名事件与人物口述史研究

  6.马克思恩格斯自然辩证法思想、文献和国际传播研究

  7.自然辩证法在中国的理论与实践及未来创新发展研究

  8.自然辩证法学科的教育与教学、课程、人才培养等相关问题研究

  9.自然辩证法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

  10.自然辩证法与中国科技百年变迁与发展研究

  11.自然辩证法与中国文化研究

  12.自然辩证法与前沿科技相关问题研究

  13.自然辩证法与中国科技自立自强发展研究

  14.自然辩证法与国家“十四五”规划相关问题研究(科技创新、绿色生态、乡村振兴、美丽中国、文化强国、社会治理等)

  15.其他相关议题

  (三)投稿事项:会议投稿截止日期为2020年10 月10日,论文入选后会务组将发正式邀请函。请将论文(全文或摘要)、参会回执,发送至总会邮箱。论文格式参照《自然辩证法研究》论文规范(网址http://zrbz.cbpt.cnki.net)

  四、相关费用:

  本次会议不收会务费,参会代表的交通费和住宿费自理。

  五、特别提示:目前拟定召开现场会议,如会前疫情防控从严,则采取现场会议和视频会议相结合的方式。请各位代表根据各地的防疫措施和具体要求做合理安排。

  六、联系方式:

  1.代表住宿请自行扫码预定,如遇问题请与总会秘书处联系。

  2.总会秘书处 电话:丁予聆010-68598474,郭春勃68598471

  Email:zrbzhf@vip.sina.com

  中国自然辩证法研究会

  2021年9月12日

  关于召开第五届全国物理学哲学学术研讨会的通知

  (第一轮)

  随着当代量子科技等物理前沿的不断创新,物理学哲学问题持续涌现。经研究决定,中国自然辩证法研究会物理学哲学专委会、科学技术学专委会联合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科技哲学系于2021年10月在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召开第五届全国物理学哲学学术研讨会,搭建当代科学与当代人文沟通的桥梁,促进物理学家与哲学家的对话与交流,共商我国物理学哲学发展大计,形成物理学与物理学哲学相互促进的良性机制。欢迎对物理学哲学有兴趣的科学家与物理学哲学的研究专家学者与会交流。

  一、会议基本信息

  1. 会议名称:第五届全国物理学哲学学术研讨会

  2. 主要议题(包括但不限于以下方面):

  (1)第一次、第二次量子革命引发的哲学问题;

  (2)量子计算的科学哲学与技术哲学问题;

  (3)量子场论中的哲学问题,包括规范场、代数量子场论等中的哲学问题;

  (4)量子引力理论的哲学问题,包括超弦和其他量子引力理论中的哲学问题;

  (5)当代量子诠释学问题;

  (6)物理学哲学中的其他哲学问题,包括经典物理学、相对论、宇宙学、量子逻辑、物理学思想史等领域中的哲学问题;

  (7)中国科大量子科学系列丛书的新书发布。

  二、会议时间与地点

  1. 会议时间

  2021年10月22-25日,会期两天

  2021年10月22日 全天报到

  2021年10月23-24日 全天开会

  2021年10月24日晚或25日 离会

  2. 会议地点: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具体报到地点另行通知)

  三、会议主办与承办单位

  主办:中国科学技术大学、中国自然辩证法研究会

  承办:中国自然辩证法研究会物理学哲学专业委员会

  中国自然辩证法研究会科学技术学专业委员会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科技哲学系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物理学哲学研究中心(筹)

  四、会议论文要求

  1. 参会人员向主办方提交300字中文或者英文论文摘要,截止时间为2021年8月30日。摘要应包括论文题目、部分正文、作者姓名、单位、关键词(3~5个),以及作者简介和联系方式。论文符合学术规范。

  2. 举办单位将在2021年9月10日向摘要提交者发出会议正式邀请函,收到邀请函之后,请参会者在2021年9月25日向组委会提交论文全文,以便印刷论文集,进行深度讨论和互动。

  3. 请通过电子邮件将论文摘要以附件形式发送至:liushenpsy@ustc.edu.cn

  五、会议联系人

  刘燊(中国科学技术大学),liushenpsy@ustc.edu.cn;15209891220;

  胡绵(华南理工大学),475321070@qq.com;15521479152

  六、说明

  会议费用:大会不收会务费,代表往返交通和食宿费用自理。

  中国自然辩证法研究会物理学哲学专业委员会

  中国自然辩证法研究会科学技术学专业委员会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科技哲学系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物理学哲学研究中心(筹)

  2021年6月5日

  “中国逻辑学会第四届全国学术大会

  暨中国自然辩证法研究会问题哲学第二届全国会议”

  通知(第一轮)

  中国逻辑学会和中国自然辩证法研究会问题哲学专业委员会主办,华侨大学承办,厦门大学协办,拟于2021年10月-11月在福建省厦门市举办中国逻辑学会第四届全国学术大会暨中国自然辩证法研究会问题哲学第二届全国会议。本次学术会议的主题是“逻辑与科技创新”。热忱欢迎逻辑学界和科技哲学界专家学者莅临。现将相关事宜通知如下:

  本次学术会议的主要内容是:

  1.逻辑前沿问题研究;2.逻辑与问题哲学;3.逻辑与人工智能;4.逻辑与物理学等理论科学创新;5.逻辑与技术创新;6.逻辑与教育创新;7.逻辑思想史与逻辑哲学;8.研究生及青年学者逻辑创新论坛;9.周礼全先生逻辑思想研究;10.其他相关问题。

  一、会议时间:2021年10.31-11.1月(10月30日报到)。

  二、会议地点:中华全国总工会厦门劳动模范培训中心。

  地址:福建省厦门市集美区杏滨路301号。会务联系:1570040866@qq.com(李琼亚)。

  三、会议不收会务费;交通费、住宿费自理;会议承办方提供会议餐。

  四、请拟参会代表务必于2021年8月15日前提交论文题目和摘要、单位、职称、联系方式等信息,等第二轮通知确认参会名单。会议人数140人(逻辑学95人,问题哲学45人)。

  中国逻辑学会

  中国自然辩证法研究会问题哲学专业委员会

  华侨大学

  厦门大学

  第七届全国科学技术与公共政策论坛通知

  (第一轮)

  由中国自然辩证法研究会主办,中国自然辩证法研究会科学技术与公共政策专业委员会、上海交通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科学史与科学文化研究院承办的第七届全国科学技术与公共政策论坛,将于2021年11月12—14日在上海交通大学举行。本次论坛以“新兴科学技术时代的公共政策”为主题,旨在探讨如何从科学技术哲学、伦理学、公共政策学等视角研究新兴科学技术的哲学、伦理和治理问题。热忱欢迎科技哲学、伦理学、科技管理以及公共政策等专业领域的专家学者与会,共同探讨相关议题。中国自然辩证法研究会科学技术与公共政策专业委员会将在本次会议期间进行换届选举工作。

  一、会议主题:新兴科学技术时代的公共政策

  二、会议主要议题

  1.科学技术与公共政策的基础理论问题;2.科技史、科学文化与公共政策;3.生态文明与绿色科学技术创新政策;4.生物科学技术的哲学、伦理与治理问题;5.人工智能与信息技术的哲学、伦理与治理问题;6.核电站和核废料的风险评价与决策;7.其他相关议题。

  三、会议时间及地点

  1.时间:2021年11月12—14日(12日报到,13日和14日上午正式会议,14日下午离会)

  2.地点:上海交通大学(闵行校区)

  四、会议回执、摘要或论文提交

  请参会代表于2021年10月1日前将论文全文或摘要以及参会回执,以电子邮件方式提交至联系人邮箱。论文将收入会议论文集供大会交流。

  五、会议费用:本次会议不收取会务费,参会人员的往返交通费和住宿费自理。

  六、会议联络人 陆群峰:18257283602,luqunfeng1981@163.com。

  主办单位:中国自然辩证法研究会

  承办单位:中国自然辩证法研究会科学技术与公共政策专业委员会

  上海交通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科学史与科学文化研究院

  2021年4月23日

  建党百年中国自然辩证法研究的历程和科技哲学的未来展望

  首届长三角论坛学术年会通知(第一轮)

  为了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响应国家长三角一体化战略、推动中国特色的自然辩证法和科技哲学的创新发展,由中国自然辩证法研究会、上海市自然辩证法研究会、江苏省自然辩证法研究会、浙江省自然辩证法研究会和安徽省自然辩证法研究会联合主办的首届“长三角论坛”,将于2021年11 月6—7日在浙江嘉兴召开,由浙江工业大学、嘉兴学院承办。现将会议相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会议主题

  “自然辩证法”的初心和科技哲学的未来

  二、会议时间

  2021年11 月6—7日(5日下午报到,6日开会,7日离会)

  三、会议地点

  浙江·嘉兴

  四、会议费用

  参会代表住宿、往返交通费用自理。会议注册费标准如下:

  高校教师(含博士后):600元/人

  博士/硕士研究生:200元/人

  离退休教师:免费

  五、会议回执

  拟参会代表请于2021年10月1日前提交参会回执,并提交论文或摘要。

  六、会议征文与参会资格相关说明

  (一)参考选题方向

  1.中国共产党与自然辩证法;

  2.自然辩证法的发展历程;

  3.红船精神百年演变与哲学传承

  4.共同富裕的基本理论与前沿问题;

  5.前沿科技的哲学、伦理问题与治理;

  6.数字化改革的哲学思考与前沿问题 长三角协同发展的哲学思考与前沿问题 长三角科技伦理制度建设的一体化研究。

  (二)征文要求与参会资格

  会议征文格式请参照《自然辩证法研究》杂志规范要求,优秀论文将推荐至《自然辩证法研究》。

  征文经评审达到会议要求者,组委会将向征文作者发出正式参会通知。

  七、联系方式

  研究会秘书处:

  杨庆峰(复旦大学) 电话:13564477559 邮箱:bioefd@126.com

  汪 禹(南京财经大学) 电话:18551839069 邮箱:2699966@qq.com

  王高峰(中国科技大学) 电话:13855105814 邮箱:wanggf@ustc.edu.cn

  吴 宝(浙江工业大学) 电话:0571-85290269 邮箱:7707596@qq.com

  承办高校

  艾 宁(嘉兴学院) 电话:13857198273 邮箱:279787366@qq.com

  顾 容(浙江工业大学) 电话:13675860818 邮箱:gr@zjut.edu.cn

  主办单位:中国自然辩证法研究会

  上海市自然辩证法研究会

  江苏省自然辩证法研究会

  浙江省自然辩证法研究会

  安徽省自然辩证法研究会

  承办单位:浙江工业大学、嘉兴学院

  2021年5月18日

  “建党百年历程与科技与社会(STS)的和谐发展”

  第13届全国科技与社会(STS)学术年会通知

  (第一轮)

  为了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推动中国特色的自然辩证法和科技与社会(STS)的创新发展,促进全国科技与社会(STS)研究的学术交流,由中国自然辩证法研究会、华南师范大学、东北大学主办,“第13届全国科技与社会(STS)学术年会”(2年1届)将于2021年12 月3—5日在华南师范大学召开。本次会议由“中国自然辩证法研究会科技与社会(STS)专业委员会”“华南师范大学科技与社会研究院”和“东北大学科技与社会研究中心”联合承办。现将会议相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会议主题

  “建党百年历程与科技与社会(STS)的和谐发展”

  二、会议时间

  2021年12 月3—5日(3日全天报到,5日下午离会)

  三、会议地点

  华南师范大学大学城校区文3栋6楼科学技术与社会研究院601

  住宿:广州市大学城校区雅乐轩酒店或广州大学商务酒店

  四、会议费用与规模

  会务费:300元(研究生减半);参会代表住宿、往返交通费用自理。

  五、会议回执

  拟参会代表请于2021年7月1日前提交参会回执,并提交论文或摘要。

  六、会议征文与参会资格相关说明

  (一)参考选题方向

  1.中国共产党与自然辩证法;

  2.中国共产党与科学技术发展;

  3.中国共产党与科技和社会进步;

  4.科技与社会的基本理论与前沿问题;

  5.新兴科技的哲学、伦理、法律和社会问题与治理;

  6.新时代中国特色的科学精神、工程师精神与工匠精神研究;

  7.科技哲学与科技教育(STEAM);

  8.科技革命与人类未来;

  9.科技与社会(STS)的其它相关议题研究。

  (二)征文要求与参会资格

  会议征文格式请参照《自然辩证法研究》杂志规范要求。

  征文经评审达到会议要求者,组委会将向征文作者发出正式参会通知。

  组委会将入选征文(或摘要)集结成册用于会议交流。

  七、联系方式

  张旺君(华南师范大学) 电话:13560104256 电子邮箱:35177430@qq.com

  陈 佳(东北大学) 电话:13804216640 电子邮箱:ddchenjia@126.com

  主办单位:中国自然辩证法研究会

  华南师范大学

  东北大学

  承办单位:中国自然辩证法研究会科技与社会专业委员会

  华南师范大学科技与社会研究院

  东北大学科技与社会研究中心

  2021年5月14日

  第9届全国生命伦理学学术会议

  第一轮通知

  一、会议目的

  在第一、二、三、四、五、六、七、八届全国生命伦理学学术会议基础上,进一步在临床伦理学、研究伦理学、公共卫生伦理学、新生物技术伦理学、动物伦理学、生命伦理学的哲学和文化层面,以及生命伦理学学科建设等领域检阅我们近年来特别是与新冠肺炎疫情防控相关的生命伦理学或医学伦理学研究成果,探讨在这些领域的伦理问题,以推动我国生命伦理学学术研究的进一步健康发展。

  会议坚持以学术探讨为中心,提倡百花齐放、百家争鸣,弘扬本学会务实、认真、开放、民主的学术作风。

  二、会议议题

  会议议题将包括:

  1.公共卫生伦理学,可讨论:

  预防和控制新冠肺炎疫情中的伦理问题,包括疫苗研制和分配中的伦理问题,健康码中的伦理问题,人类动物源疾病预防和控制的伦理问题,预防和控制新冠肺炎疫情中的资源分配的公正问题,预防和控制新冠肺炎疫情中公众健康与个人自由的关系问题等;

  艾滋病防治中的伦理、政策和法律问题;

  医疗卫生改革中的伦理问题,“看病当买卖”问题及其根源,资本和市场在医疗卫生领域中发挥作用的伦理问题,支持和反对全民免费医疗的伦理论证,弱势人群的医疗健康与健康公平问题等;从限制生育转变到鼓励生育中的伦理问题,人口增长不如人意的因素(例如教育问题、成本问题等)。

  2.生命科学、生物医学和生物技术伦理学,可讨论:

  科技伦理治理体系建设中的伦理问题(例如伦理治理的基本原则问题);制订基因编辑伦理标准的伦理问题(尤其是可遗传基因组编辑的伦理标准);神经伦理学有关问题(例如深度脑刺激、脑机接口的伦理问题);合成生物伦理学有关问题(例如自然生物与人造生物、有生命实体与无生命实体之间有无道德意义的区别,自然生物与人造生物的道德地位问题);生物样本数据库、大数据有关的伦理问题(包括数据伦理学有关问题);人工智能和机器人的伦理问题。

  3.生物医学研究(或与健康有关研究、临床研究)中的伦理问题,可讨论:

  新版CIOMS国际准则的优点和问题;研究方案伦理审查中的风险-受益的先验评价;研究中的利益冲突问题;机构伦理审查委员会的能力建设问题等。

  4.临床伦理学,可讨论:

  医生面临的伦理难题;医生的利益冲突及其解决办法;儿科医疗决策的伦理问题;老年医疗决策的伦理问题;移植器官的供给和分配以及器官捐献奖励的伦理问题;代孕的伦理问题;冷冻卵的伦理问题;人造子宫的伦理问题;《民法典》有关医生侵权责任规定的伦理问题等。

  5.动物伦理学,将讨论:

  野生动物保护的伦理问题;防止和减少虐待和残害以及保护伴侣动物的伦理问题;克隆猴和非人灵长类动物实验的伦理问题;中国国家标准《实验动物福利伦理审查指南》征求意见稿的伦理分析等。

  6.哲学和文化层面,将讨论:

  有关后果论(效用论)和义务论(道义论)的新问题;生命伦理学中的身体问题; 性、婚姻、家庭、人口与社会;女性歧视、性别平等和女性主义;反对歧视残障人的哲学论证;儒家、道家或佛家学说与生命伦理学等。

  7.生命伦理学学科建设,将讨论:

  《生命伦理学》第2版有关问题;生命伦理学硕士生、博士生培养和课程建设等。

  三、会议程序

  会议注册:周四上午、下午

  理事会:周四晚上

  开幕式:周五上午

  全体会议(生命伦理学进展报告):周五上午

  专题讨论会(分会场):周五下午

  卫星会议(分会场):周五晚上

  分组会议(分会场):周六上午

  全体会议(生命伦理学文献报告、研究生论坛):周六下午

  闭幕式:周六下午

  四、论文摘要

  愿参加会议者请于2021年7月30日以前将论文摘要和填好后的回执发送至电子信箱CCB2021HN@163.com。

  论文摘要请用A4纸宋体小四号字规格键入或书写,字数不超过500字,第一行为论文题目居中,空一行后第二行为作者姓名居中,空一行后第三行为作者单位和email地址居中。空二行后为摘要正文,摘要不加注释,不附参考文献。

  论文摘要经过论文摘要审查委员会(主席为我会陶黎宝华副理事长)审阅后将于8月31日以前通过电子信箱发送给作者和正式的参会通知书。请将准备发言的PPT在10月20日前发给CCB2021HN@163.com。

  论文摘要未经审查通过或无论文者也可作为列席代表参会,除不能在会上报告外,可以积极参加讨论,其他方面待遇与正式代表完全相同,但需向会议秘书处提出申请,以便会务组安排住宿。

  五、注册费用

  所有参加会议的代表均需缴纳注册费800元,研究生凭学生证缴纳注册费400元。注册费用于周四晚、周五周六午餐、晚餐以及会议资料的印刷。仅参加一次会议的代表免缴注册费,餐费自理。

  会议有少量名额可为论文审查摘要已通过的经济困难代表免除注册费。拟申请困难补助者请在回执表明。注册费补助经申请资助审批委员会(主席为我会萧玲常务理事)审查批准后发给证明,申请者注册时请出示证明书。

  六、会议时间地点和日程

  上午下午晚上

  10月28日星期四注册注册理事会

  10月29日星期五开幕式

  生命伦理学进展报告专题讨论会卫星会议

  10月30日星期六分组会议生命伦理学文献报告

  研究生论坛

  闭幕式

  会议及注册地点:海南省海口市XXX宾馆

  七、住宿信息

  所有代表的宿费自理。

  热烈欢迎来自全国各地的参加全国生命伦理学学术会议的代表!

  会议主席:翟晓梅

  学术委员会主席:邱仁宗

  委员:贾平、雷瑞鹏、林瑞珠、刘俊荣、邱仁宗、陶黎宝华、翟晓梅、张瑞宏

  组织委员会主席:苏玉菊

  委员:徐海波 陈思然 王天秀 余敬 王玄览 袁曦 范琼

  秘书长:苏玉菊

  主办单位:中国自然辩证法研究会生命伦理学专业委员会

  海南医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人文社会科学部)

  承办单位:海南省人文医学研究基地

  海南省卫生法学会

  协办单位:中国自然辩证法研究会科学哲学专业委员会

  中国自然辩证法研究会科学、技术和工程伦理学专业委员会

  (注:协办单位可以适当增加。成为协办单位的条件:是我会理事单位,保证至少有10人参加会议,并经学术委员会批准。)

  2021年5月18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