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办刊物——工作通讯
工作通讯2021第8期245
2021年-09月-29日

  目 录

  --学术活动--

  “中国共产党与中国科技百年变迁与发展论坛”在延安召开..............................1

  全国首届“科研诚信与科技伦理”学术研讨会召开..............................................2

  --各地消息--

  《“自产食蔬”:跨学科的理论与实践》书稿框架讨论会在南京举行..............4

  山东自然辩证法研究会马来平教授应邀参加中奥儒学对话论坛并作报告..........5

  --通知通告--

  中国共产党百年与自然辩证法

  ——中国自然辩证法研究会庆祝建党100周年、研究会成立40周年大会

  暨2021年学术年会征文通知(第二轮)................................................................7

  关于召开第五届全国物理学哲学学术研讨会的通知(第一轮)..........................8

  “中国逻辑学会第四届全国学术大会暨中国自然辩证法研究会问题哲学

  第二届全国会议”通知(第一轮)........................................................................10

  第七届全国科学技术与公共政策论坛通知(第一轮)........................................11

  建党百年中国自然辩证法研究的历程和科技哲学的未来展望

  首届长三角论坛学术年会通知(第一轮)............................................................12

  “建党百年历程与科技与社会(STS)的和谐发展”

  第13届全国科技与社会(STS)学术年会通知(第一轮)...............................14

  第9届全国生命伦理学学术会议第一轮通知........................................................16

  2021-中国休闲与社会进步学术年会预通知..........................................................20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责任编辑:朱欢欢 2021年第8期 总第245期

  “中国共产党与中国科技百年变迁与发展论坛”在延安召开

  值此中国共产党百年华诞之际,2021年7月10日,“中国共产党与中国科技百年变迁与发展论坛”在延安顺利召开。来自北京师范大学、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延安大学、浙江大学、西安交通大学、西北工业大学、中国科学院自然科学史研究所等全国三十余所高校、科研院所的六十余位专家学者、研究生共聚一堂,就相关主题进行了深入的研讨和交流。

  开幕式上,中国自然辩证法研究会秘书长赵月刚,延安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党委书记张彬教授,陕西省自然辩证法研究会理事长邬焜教授,西北工业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副院长张云龙教授先后代表主办方和承办方致辞。延安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副院长刘建华教授主持开幕式。

  本次论坛由三场专家主旨报告和二十多个主题发言组成,陕西省自然辩证法研究会理事长、西安交通大学邬焜教授做了题为“哲学是最自由的学问”的报告;中国自然辩证法研究会副理事长、北京师范大学刘孝廷教授做了题为“大力弘扬延安精神,加快推进自然辩证法发展”的报告。主题发言环节,与会的专家学者分别围绕“延安时期的科技思想、科技创新、中国共产党与自然辩证法、延安精神”等议题进行了深入的讨论和交流。与会人员一致认为此次研讨会内容丰富、氛围浓厚、意义深远,提升了大家对中国共产党和中国科技百年发展的认知,开阔了大家的学术视野,为全国各个领域的学者提供了良好的交流平台。

  本次论坛由中国自然辩证法研究会主办,陕西省自然辩证法研究会、延安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西北工业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承办。

  (中国自然辩证法研究会秘书处 供稿)

  全国首届“科研诚信与科技伦理”

  学术研讨会召开

  2021年6月26日至27日,全国首届“科研诚信与科技伦理”学术研讨会在大连理工大学科技园大厦国际会议中心举行。大连理工大学党委副书记、纪委书记李成恩,中国自然辩证法研究会秘书长赵月刚,中国自然辩证法研究会科学技术与工程伦理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大连理工大学人文与社会科学学部部长李伦出席开幕式并致辞。开幕式由中国自然辩证法研究会科学技术与工程伦理专业委员会主任、大连理工大学王前教授主持。

  李成恩代表大连理工大学对会议的召开表示热烈祝贺,并介绍了大连理工大学的基本情况。大连理工大学科技伦理研究起步较早,充分利用了理工科优势,注重文理交叉与融合,是学校人文社会科学优势特色研究方向。科技创新是国家命运所系,是实现科技强国的关键。科研诚信和科技伦理是科技创新的基石,是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重要基础。

  赵月刚在致辞中表示,科技创新的环境和生态非常重要,科研诚信是科技创新的基石,科技伦理是科技活动必须遵守的价值准则,如果没有伦理的规范约束和价值引导,科技就难以真正造福人类社会。新的时期,研究会希望通过打造全国“科研诚信与科技伦理”学术研讨会这个新的学术品牌,积极推动我国科研诚信和科技伦理机制建设、优化科技创新环境。

  李伦介绍了大连理工大学人文社会科学学部的科研情况,并表示学部目前正积极探索哲学与理工科交叉发展之路,重视科技伦理教育和研究工作,希望通过加强交流合作,深化科技伦理研究,加强科研诚信建设,推动科技伦理风险治理。

  据悉,全国首届“科研诚信与科技伦理”学术研讨会由中国自然辩证法研究会主办,中国自然辩证法研究会科学技术与工程伦理专业委员会、中国自然辩证法研究会科学精神与科技伦理工作委员会、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大数据环境下信息价值开发的伦理约束机制研究”、大连理工大学大数据与人工智能伦理法律与社会研究中心、大连理工大学科技伦理与科技管理研究中心、大连理工大学人文与社会科学学部联合承办。本次会议采取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有来自中国科学院、北京大学、清华大学、中国人民大学等50余所高校和研究机构的110余名专家学者与会,就科研伦理原则与科研活动的行为规范、科研诚信的监督与治理、高科技对伦理法律和人的基本权益的影响、工程风险治理的伦理对策、工程伦理与负责任创新、科技伦理教育的模式与方法等当代科研诚信与科技伦理前沿问题进行充分和深入的交流讨论。

  此次会议得到了中国科学院相关研究单位和管理部门的支持,相关研究领域的45位学者在研讨会上做了学术报告,成为本次会议的一大特色。此外,本次研讨会还特设了研究生论坛,会上有来自多所高校的研究生就科技伦理与科研诚信的热点问题进行了报告,会上踊跃发言、热烈讨论。

  本次会议为推进我国科研诚信和科技伦理体系建设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从事科研单位管理的领导与高校学者专家相结合的新形式促进了哲学社会科学等相关学科的融合与发展。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自然辩证法研究》2021年第9期要目

  (2021年9月18日出版)

  安全性原则与盖梯尔问题…………………………………………………………赵海丞

  情感脑机接口技术应用的伦理挑战与应对………………………………………荆 珊

  智媒时代公众对话的国际比较研究……………………………………叶 妮,王大鹏

  重思《自然辩证法》对唯物史观的独特贡献及其当代价值……………………李 猛

  《“自产食蔬”:跨学科的理论与实践》 书稿框架讨论会在南京举行

  由中国自然辩证法研究会休闲哲学专业委员会与江苏省农业科学院联合进行的科研项目“自产食疏:悄然的可持续性”历经一年的时间,目前已初步形成达成共识的研究框架。2021年7月11日课题组成员聚集江苏省农业科学院就研究进展与已有的成果做了汇报与讨论。

  来自哈尔滨工业大学的刘耳教授,清华大学博导王程韡,浙江工商大学朱红主任、周鸿承博士,北京联合大学李享教授,休闲哲学专业委员会马惠娣,以及江苏省农业科学院休闲农业科研团队成员参加会议。江苏省农业科学院副院长孙洪武教授全程主持了会议,并对该书的谋篇布局以及理论方向做出了具体的部署。

  孙副院长指出:江苏省农业科学院于2017年成立了国内首个“休闲农业研究所”,几年来在理论与实践方面做出了许多重要的探索。既有理论与实践方面的创新,同时也面临理论创新以引领实践发展的困惑与挑战。这是这项科研任务的艰巨性,也是探索的动力。他对所有参与本书撰写的科研人员强调了对休闲农业的本质特征、休闲农业的守正创新、休闲农业与广义的农业之间的关系、休闲产业与美好生活建构的关系等核心问题的思考与突破。

  孙副院长认为,休闲农业是中国人在“站起来-富起来-强起来”这一新的社会历史进程中,对传统农业领域在业态方面的创新,是对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及生态政治的一种践行。休闲农业研究应体现理论的原创性,学科的交叉性,农业历史与现代、现代与未来的交融性、前瞻性、预见性,为人回归自然、寻求精神去处、探索品质生活、执念环境保护、美化居所环境、扩大服务范围、拓展技术创新、形成新的产业业态、促进新的经济效益、适应疫情相伴的社会等等方面塑造价值。从理论上探索休闲产业,其实质是集人文、文化、经济、社会、生活方式、科技创新于一体的综合性、跨学科的议题。习近平总书记一直在强调文化的“守正创新”,这是休闲产业理论研究与实践的根基,也是我们这项研究的指导思想。孙副院长还指出,今年是江苏省农业科学院建院九十周年,这本书的出版将有特别的意义。

  会上各位专家学者对书稿框架进行了认真讨论研究,各自都从不同学科角度提出极富建设性的意见和建议,确定书名为《休闲产业:悄然的可持续性》。

  马惠娣对写作的规范性、原创性、整体性、逻辑自洽性、结构合理性、书稿统筹,及理论方法和原则做出了说明,并确定每个撰稿人在2021年10月中旬之前完成各自的章节。

  会议内容丰富、严谨高效,与会的专家学者认真负责、讨论热烈,初步达成预期会议目标。

  (休闲哲学专业委员会马惠娣、易能 供稿)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山东自然辩证法研究会马来平教授应邀参加

  中奥儒学对话论坛并作报告

  近日,山东大学儒学高等研究院三位教授应邀与奥地利学者们通过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举行了一场精彩纷呈的儒学对话论坛,该论坛由澳方发起,讨论的主题为儒学视域下的现实与未来。论坛首先由奥地利外交部公使亚历山大·里格(Alexander Rieger)、中国驻奥地利大使馆大使李晓驷、维也纳大学副校长让-罗伯特·泰伦(Jean-Robert Tyran)以及儒学高等研究院院长王学典等人致辞。接着,维也纳大学孔子学院院长李夏德(Richard TRAPPL)对论坛举办的背景和历史做了简要介绍。

  论坛分别由中方的三位教授和奥方的三位教授轮流围绕主题各抒己见。其中,中方教授有山东自然辩证法研究会理事长马来平教授和颜炳罡教授、黄玉顺教授。奥方教授有本杰明·施托伊尔教授(Professor Benjamin STEUER)、亚历山大·菲利波维奇教授(Professor Alexander FILIPOVIC)和李夏德教授。

  论坛讨论中,山东自然辩证法研究会理事长马来平教授以《“格物致知”论与儒学认识维度的确立》为题探讨了科学与儒学关系的一个基础理论问题。马教授首先从《大学》的文本之争与“格物致知”论的分歧开始讲起。《大学》原为小戴《礼记》专讲修身理政的一篇,由汉代郑玄作注、唐代孔颖达作疏的《礼记》,是最权威的传世版本。所以,其中的《大学》被称为“古本”。朱熹根据二程和自己的理解,将《大学》从中独立出来,列为“四书”之首,并将全文分为“一经十传,为“格物致知”部分做了“补传”,形成了《大学》新本。王阳明认为不应对《大学》的文本内容加以改动,《古本大学》并没有“错简”或者“阙文”。两种文本就导致了对《大学》主旨的不同阐释,朱熹认为《大学》最重要的应该是“格物致知”的内容,即对外物进行主动接触、仔细观察和深入思考,从而最终穷尽物理。而王阳明则认为,《大学》的根本在于重视自己内心的反省,而非对于外物的接触,“格物”的实质就是纠正人心的不正,以恢复本心的正,“致知”即是扩充自己的良知。马教授认为,朱子的“格物致知”论突破了儒学惯常的单纯伦理视域,而触及了主体认识客体的认识论,进而触及了科学,“实现了儒学认识维度的确立”。这种变化既是朱熹从“格物致知”出发构建儒学理论体系的需要,也是儒学和科学内在亲和性的自然发展。如果把儒学的人文精神与现代科学精神有机结合起来,对于避免和解决科技的负面作用以及端正科技的发展方向都会大有裨益。马来平教授的报告内容得到了中奥双方学者及听众们的共同关切和一致好评。

  论坛最后,孔子学院院长李夏德和儒学高等研究院副院长颜炳罡分别对此次讨论作出了总结。李夏德表示,在两国学者之间进行的儒学对话将会继续进行下去,明年将在维也纳举办的论坛,规模将会扩大。此次会议虽然语言各异、视角不同,但中奥双方学者对儒家文化和人类未来的关心都是有目共睹的。在与会人员的掌声和美好祝愿声中,论坛圆满结束。

  (山东自然辩证法研究会许遇好 供稿)

  中国共产党百年与自然辩证法

  ——中国自然辩证法研究会庆祝建党100周年、研究会成立40周年大会

  暨2021年学术年会征文通知(第二轮)

  为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中国自然辩证法研究会成立40周年和教育部正式发文确定自然辩证法类课程作为全国理工农医科研究生的必修政治课40周年,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2021年中国自然辩证法研究会将围绕建党100周年与自然辩证法这条主线举办系列学术活动,其中拟定于10月30-31日在北京举办“中国共产党百年与自然辩证法”为主题的大型学术研讨活动,现向学界征集论文,并择优在《自然辩证法研究》杂志上以专栏形式发表。

  一、征文主题:中国共产党百年与自然辩证法

  二、主要议题:

  1.中国共产党百年与自然辩证法在中国的传播与发展研究;2.中共领导人和著名科学家论自然辩证法研究;3.中国共产党百年与科学技术事业发展研究;4.中国共产党百年与科技社团研究;5.自然辩证法著名事件与人物口述史研究;6.马克思恩格斯自然辩证法思想、文献和国际传播研究;7.自然辩证法在中国的理论与实践及未来创新发展研究;8.自然辩证法学科的教育与教学、课程、人才培养等相关问题研究;9.自然辩证法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10.自然辩证法与中国科技百年变迁与发展研究;11.自然辩证法与中国文化研究;12.自然辩证法与前沿科技相关问题研究;13.自然辩证法与中国科技自立自强发展研究;14.自然辩证法与国家“十四五”规划相关问题研究(科技创新、绿色生态、乡村振兴、美丽中国、文化强国、社会治理等);15.其他相关议题。

  三、投稿事项:

  1.论文请参照《自然辩证法研究》格式,优秀论文将在该杂志上以专栏形式发表。

  2.投稿发至研究会邮箱:zrbzhf@vip.sina.com,并同时发送参会回执(便于会务组联系),截止时间为2021年9月20日。

  四、相关费用:本次会议不收会务费,参会代表的交通费和住宿费自理。

  五、联系方式:丁予聆 010-68598474, Email:zrbzhf@vip.sina.com

  中国自然辩证法研究会

  2021年7月30日

  关于召开第五届全国物理学哲学学术研讨会的通知

  (第一轮)

  随着当代量子科技等物理前沿的不断创新,物理学哲学问题持续涌现。经研究决定,中国自然辩证法研究会物理学哲学专委会、科学技术学专委会联合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科技哲学系于2021年10月在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召开第五届全国物理学哲学学术研讨会,搭建当代科学与当代人文沟通的桥梁,促进物理学家与哲学家的对话与交流,共商我国物理学哲学发展大计,形成物理学与物理学哲学相互促进的良性机制。欢迎对物理学哲学有兴趣的科学家与物理学哲学的研究专家学者与会交流。

  一、会议基本信息

  1. 会议名称:第五届全国物理学哲学学术研讨会

  2. 主要议题(包括但不限于以下方面):

  (1)第一次、第二次量子革命引发的哲学问题;

  (2)量子计算的科学哲学与技术哲学问题;

  (3)量子场论中的哲学问题,包括规范场、代数量子场论等中的哲学问题;

  (4)量子引力理论的哲学问题,包括超弦和其他量子引力理论中的哲学问题;

  (5)当代量子诠释学问题;

  (6)物理学哲学中的其他哲学问题,包括经典物理学、相对论、宇宙学、量子逻辑、物理学思想史等领域中的哲学问题;

  (7)中国科大量子科学系列丛书的新书发布。

  二、会议时间与地点

  1. 会议时间

  2021年10月22-25日,会期两天

  2021年10月22日 全天报到

  2021年10月23-24日 全天开会

  2021年10月24日晚或25日 离会

  2. 会议地点: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具体报到地点另行通知)

  三、会议主办与承办单位

  主办:中国科学技术大学、中国自然辩证法研究会

  承办:中国自然辩证法研究会物理学哲学专业委员会

  中国自然辩证法研究会科学技术学专业委员会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科技哲学系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物理学哲学研究中心(筹)

  四、会议论文要求

  1. 参会人员向主办方提交300字中文或者英文论文摘要,截止时间为2021年8月30日。摘要应包括论文题目、部分正文、作者姓名、单位、关键词(3~5个),以及作者简介和联系方式。论文符合学术规范。

  2. 举办单位将在2021年9月10日向摘要提交者发出会议正式邀请函,收到邀请函之后,请参会者在2021年9月25日向组委会提交论文全文,以便印刷论文集,进行深度讨论和互动。

  3. 请通过电子邮件将论文摘要以附件形式发送至:liushenpsy@ustc.edu.cn

  五、会议联系人

  刘燊(中国科学技术大学),liushenpsy@ustc.edu.cn;15209891220;

  胡绵(华南理工大学),475321070@qq.com;15521479152

  六、说明

  会议费用:大会不收会务费,代表往返交通和食宿费用自理。

  中国自然辩证法研究会物理学哲学专业委员会

  中国自然辩证法研究会科学技术学专业委员会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科技哲学系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物理学哲学研究中心(筹)

  2021年6月5日

  “中国逻辑学会第四届全国学术大会

  暨中国自然辩证法研究会问题哲学第二届全国会议”

  通知(第一轮)

  中国逻辑学会和中国自然辩证法研究会问题哲学专业委员会主办,华侨大学承办,厦门大学协办,拟于2021年10月-11月在福建省厦门市举办中国逻辑学会第四届全国学术大会暨中国自然辩证法研究会问题哲学第二届全国会议。本次学术会议的主题是“逻辑与科技创新”。热忱欢迎逻辑学界和科技哲学界专家学者莅临。现将相关事宜通知如下:

  本次学术会议的主要内容是:

  1.逻辑前沿问题研究;2.逻辑与问题哲学;3.逻辑与人工智能;4.逻辑与物理学等理论科学创新;5.逻辑与技术创新;6.逻辑与教育创新;7.逻辑思想史与逻辑哲学;8.研究生及青年学者逻辑创新论坛;9.周礼全先生逻辑思想研究;10.其他相关问题。

  一、会议时间:2021年10.31-11.1月(10月30日报到)。

  二、会议地点:中华全国总工会厦门劳动模范培训中心。

  地址:福建省厦门市集美区杏滨路301号。会务联系:1570040866@qq.com(李琼亚)。

  三、会议不收会务费;交通费、住宿费自理;会议承办方提供会议餐。

  四、请拟参会代表务必于2021年8月15日前提交论文题目和摘要、单位、职称、联系方式等信息,等第二轮通知确认参会名单。会议人数140人(逻辑学95人,问题哲学45人)。

  中国逻辑学会

  中国自然辩证法研究会问题哲学专业委员会

  华侨大学

  厦门大学

  第七届全国科学技术与公共政策论坛通知

  (第一轮)

  由中国自然辩证法研究会主办,中国自然辩证法研究会科学技术与公共政策专业委员会、上海交通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科学史与科学文化研究院承办的第七届全国科学技术与公共政策论坛,将于2021年11月12—14日在上海交通大学举行。本次论坛以“新兴科学技术时代的公共政策”为主题,旨在探讨如何从科学技术哲学、伦理学、公共政策学等视角研究新兴科学技术的哲学、伦理和治理问题。热忱欢迎科技哲学、伦理学、科技管理以及公共政策等专业领域的专家学者与会,共同探讨相关议题。中国自然辩证法研究会科学技术与公共政策专业委员会将在本次会议期间进行换届选举工作。

  一、会议主题:新兴科学技术时代的公共政策

  二、会议主要议题

  1.科学技术与公共政策的基础理论问题;2.科技史、科学文化与公共政策;3.生态文明与绿色科学技术创新政策;4.生物科学技术的哲学、伦理与治理问题;5.人工智能与信息技术的哲学、伦理与治理问题;6.核电站和核废料的风险评价与决策;7.其他相关议题。

  三、会议时间及地点

  1.时间:2021年11月12—14日(12日报到,13日和14日上午正式会议,14日下午离会)

  2.地点:上海交通大学(闵行校区)

  四、会议回执、摘要或论文提交

  请参会代表于2021年10月1日前将论文全文或摘要以及参会回执,以电子邮件方式提交至联系人邮箱。论文将收入会议论文集供大会交流。

  五、会议费用:本次会议不收取会务费,参会人员的往返交通费和住宿费自理。

  六、会议联络人 陆群峰:18257283602,luqunfeng1981@163.com。

  主办单位:中国自然辩证法研究会

  承办单位:中国自然辩证法研究会科学技术与公共政策专业委员会

  上海交通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科学史与科学文化研究院

  2021年4月23日

  建党百年中国自然辩证法研究的历程和科技哲学的未来展望

  首届长三角论坛学术年会通知(第一轮)

  为了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响应国家长三角一体化战略、推动中国特色的自然辩证法和科技哲学的创新发展,由中国自然辩证法研究会、上海市自然辩证法研究会、江苏省自然辩证法研究会、浙江省自然辩证法研究会和安徽省自然辩证法研究会联合主办的首届“长三角论坛”,将于2021年11 月6—7日在浙江嘉兴召开,由浙江工业大学、嘉兴学院承办。现将会议相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会议主题

  “自然辩证法”的初心和科技哲学的未来

  二、会议时间

  2021年11 月6—7日(5日下午报到,6日开会,7日离会)

  三、会议地点

  浙江·嘉兴

  四、会议费用

  参会代表住宿、往返交通费用自理。会议注册费标准如下:

  高校教师(含博士后):600元/人

  博士/硕士研究生:200元/人

  离退休教师:免费

  五、会议回执

  拟参会代表请于2021年10月1日前提交参会回执,并提交论文或摘要。

  六、会议征文与参会资格相关说明

  (一)参考选题方向

  1.中国共产党与自然辩证法;

  2.自然辩证法的发展历程;

  3.红船精神百年演变与哲学传承

  4.共同富裕的基本理论与前沿问题;

  5.前沿科技的哲学、伦理问题与治理;

  6.数字化改革的哲学思考与前沿问题 长三角协同发展的哲学思考与前沿问题 长三角科技伦理制度建设的一体化研究。

  (二)征文要求与参会资格

  会议征文格式请参照《自然辩证法研究》杂志规范要求,优秀论文将推荐至《自然辩证法研究》。

  征文经评审达到会议要求者,组委会将向征文作者发出正式参会通知。

  七、联系方式

  研究会秘书处:

  杨庆峰(复旦大学) 电话:13564477559 邮箱:bioefd@126.com

  汪 禹(南京财经大学) 电话:18551839069 邮箱:2699966@qq.com

  王高峰(中国科技大学) 电话:13855105814 邮箱:wanggf@ustc.edu.cn

  吴 宝(浙江工业大学) 电话:0571-85290269 邮箱:7707596@qq.com

  承办高校

  艾 宁(嘉兴学院) 电话:13857198273 邮箱:279787366@qq.com

  顾 容(浙江工业大学) 电话:13675860818 邮箱:gr@zjut.edu.cn

  主办单位:中国自然辩证法研究会

  上海市自然辩证法研究会

  江苏省自然辩证法研究会

  浙江省自然辩证法研究会

  安徽省自然辩证法研究会

  承办单位:浙江工业大学、嘉兴学院

  2021年5月18日

  “建党百年历程与科技与社会(STS)的和谐发展”

  第13届全国科技与社会(STS)学术年会通知

  (第一轮)

  为了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推动中国特色的自然辩证法和科技与社会(STS)的创新发展,促进全国科技与社会(STS)研究的学术交流,由中国自然辩证法研究会、华南师范大学、东北大学主办,“第13届全国科技与社会(STS)学术年会”(2年1届)将于2021年12 月3—5日在华南师范大学召开。本次会议由“中国自然辩证法研究会科技与社会(STS)专业委员会”“华南师范大学科技与社会研究院”和“东北大学科技与社会研究中心”联合承办。现将会议相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会议主题

  “建党百年历程与科技与社会(STS)的和谐发展”

  二、会议时间

  2021年12 月3—5日(3日全天报到,5日下午离会)

  三、会议地点

  华南师范大学大学城校区文3栋6楼科学技术与社会研究院601

  住宿:广州市大学城校区雅乐轩酒店或广州大学商务酒店

  四、会议费用与规模

  会务费:300元(研究生减半);参会代表住宿、往返交通费用自理。

  五、会议回执

  拟参会代表请于2021年7月1日前提交参会回执,并提交论文或摘要。

  六、会议征文与参会资格相关说明

  (一)参考选题方向

  1.中国共产党与自然辩证法;

  2.中国共产党与科学技术发展;

  3.中国共产党与科技和社会进步;

  4.科技与社会的基本理论与前沿问题;

  5.新兴科技的哲学、伦理、法律和社会问题与治理;

  6.新时代中国特色的科学精神、工程师精神与工匠精神研究;

  7.科技哲学与科技教育(STEAM);

  8.科技革命与人类未来;

  9.科技与社会(STS)的其它相关议题研究。

  (二)征文要求与参会资格

  会议征文格式请参照《自然辩证法研究》杂志规范要求。

  征文经评审达到会议要求者,组委会将向征文作者发出正式参会通知。

  组委会将入选征文(或摘要)集结成册用于会议交流。

  七、联系方式

  张旺君(华南师范大学) 电话:13560104256 电子邮箱:35177430@qq.com

  陈 佳(东北大学) 电话:13804216640 电子邮箱:ddchenjia@126.com

  主办单位:中国自然辩证法研究会

  华南师范大学

  东北大学

  承办单位:中国自然辩证法研究会科技与社会专业委员会

  华南师范大学科技与社会研究院

  东北大学科技与社会研究中心

  2021年5月14日

  第9届全国生命伦理学学术会议

  第一轮通知

  一、会议目的

  在第一、二、三、四、五、六、七、八届全国生命伦理学学术会议基础上,进一步在临床伦理学、研究伦理学、公共卫生伦理学、新生物技术伦理学、动物伦理学、生命伦理学的哲学和文化层面,以及生命伦理学学科建设等领域检阅我们近年来特别是与新冠肺炎疫情防控相关的生命伦理学或医学伦理学研究成果,探讨在这些领域的伦理问题,以推动我国生命伦理学学术研究的进一步健康发展。

  会议坚持以学术探讨为中心,提倡百花齐放、百家争鸣,弘扬本学会务实、认真、开放、民主的学术作风。

  二、会议议题

  会议议题将包括:

  1.公共卫生伦理学,可讨论:

  预防和控制新冠肺炎疫情中的伦理问题,包括疫苗研制和分配中的伦理问题,健康码中的伦理问题,人类动物源疾病预防和控制的伦理问题,预防和控制新冠肺炎疫情中的资源分配的公正问题,预防和控制新冠肺炎疫情中公众健康与个人自由的关系问题等;

  艾滋病防治中的伦理、政策和法律问题;

  医疗卫生改革中的伦理问题,“看病当买卖”问题及其根源,资本和市场在医疗卫生领域中发挥作用的伦理问题,支持和反对全民免费医疗的伦理论证,弱势人群的医疗健康与健康公平问题等;从限制生育转变到鼓励生育中的伦理问题,人口增长不如人意的因素(例如教育问题、成本问题等)。

  2.生命科学、生物医学和生物技术伦理学,可讨论:

  科技伦理治理体系建设中的伦理问题(例如伦理治理的基本原则问题);制订基因编辑伦理标准的伦理问题(尤其是可遗传基因组编辑的伦理标准);神经伦理学有关问题(例如深度脑刺激、脑机接口的伦理问题);合成生物伦理学有关问题(例如自然生物与人造生物、有生命实体与无生命实体之间有无道德意义的区别,自然生物与人造生物的道德地位问题);生物样本数据库、大数据有关的伦理问题(包括数据伦理学有关问题);人工智能和机器人的伦理问题。

  3.生物医学研究(或与健康有关研究、临床研究)中的伦理问题,可讨论:

  新版CIOMS国际准则的优点和问题;研究方案伦理审查中的风险-受益的先验评价;研究中的利益冲突问题;机构伦理审查委员会的能力建设问题等。

  4.临床伦理学,可讨论:

  医生面临的伦理难题;医生的利益冲突及其解决办法;儿科医疗决策的伦理问题;老年医疗决策的伦理问题;移植器官的供给和分配以及器官捐献奖励的伦理问题;代孕的伦理问题;冷冻卵的伦理问题;人造子宫的伦理问题;《民法典》有关医生侵权责任规定的伦理问题等。

  5.动物伦理学,将讨论:

  野生动物保护的伦理问题;防止和减少虐待和残害以及保护伴侣动物的伦理问题;克隆猴和非人灵长类动物实验的伦理问题;中国国家标准《实验动物福利伦理审查指南》征求意见稿的伦理分析等。

  6.哲学和文化层面,将讨论:

  有关后果论(效用论)和义务论(道义论)的新问题;生命伦理学中的身体问题; 性、婚姻、家庭、人口与社会;女性歧视、性别平等和女性主义;反对歧视残障人的哲学论证;儒家、道家或佛家学说与生命伦理学等。

  7.生命伦理学学科建设,将讨论:

  《生命伦理学》第2版有关问题;生命伦理学硕士生、博士生培养和课程建设等。

  三、会议程序

  会议注册:周四上午、下午

  理事会:周四晚上

  开幕式:周五上午

  全体会议(生命伦理学进展报告):周五上午

  专题讨论会(分会场):周五下午

  卫星会议(分会场):周五晚上

  分组会议(分会场):周六上午

  全体会议(生命伦理学文献报告、研究生论坛):周六下午

  闭幕式:周六下午

  四、论文摘要

  愿参加会议者请于2021年7月30日以前将论文摘要和填好后的回执发送至电子信箱CCB2021HN@163.com。

  论文摘要请用A4纸宋体小四号字规格键入或书写,字数不超过500字,第一行为论文题目居中,空一行后第二行为作者姓名居中,空一行后第三行为作者单位和email地址居中。空二行后为摘要正文,摘要不加注释,不附参考文献。

  论文摘要经过论文摘要审查委员会(主席为我会陶黎宝华副理事长)审阅后将于8月31日以前通过电子信箱发送给作者和正式的参会通知书。请将准备发言的PPT在10月20日前发给CCB2021HN@163.com。

  论文摘要未经审查通过或无论文者也可作为列席代表参会,除不能在会上报告外,可以积极参加讨论,其他方面待遇与正式代表完全相同,但需向会议秘书处提出申请,以便会务组安排住宿。

  五、注册费用

  所有参加会议的代表均需缴纳注册费800元,研究生凭学生证缴纳注册费400元。注册费用于周四晚、周五周六午餐、晚餐以及会议资料的印刷。仅参加一次会议的代表免缴注册费,餐费自理。

  会议有少量名额可为论文审查摘要已通过的经济困难代表免除注册费。拟申请困难补助者请在回执表明。注册费补助经申请资助审批委员会(主席为我会萧玲常务理事)审查批准后发给证明,申请者注册时请出示证明书。

  六、会议时间地点和日程

  上午下午晚上

  10月28日星期四注册注册理事会

  10月29日星期五开幕式

  生命伦理学进展报告专题讨论会卫星会议

  10月30日星期六分组会议生命伦理学文献报告

  研究生论坛

  闭幕式

  会议及注册地点:海南省海口市XXX宾馆

  七、住宿信息

  所有代表的宿费自理。

  热烈欢迎来自全国各地的参加全国生命伦理学学术会议的代表!

  会议主席:翟晓梅

  学术委员会主席:邱仁宗

  委员:贾平、雷瑞鹏、林瑞珠、刘俊荣、邱仁宗、陶黎宝华、翟晓梅、张瑞宏

  组织委员会主席:苏玉菊

  委员:徐海波 陈思然 王天秀 余敬 王玄览 袁曦 范琼

  秘书长:苏玉菊

  主办单位:中国自然辩证法研究会生命伦理学专业委员会

  海南医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人文社会科学部)

  承办单位:海南省人文医学研究基地

  海南省卫生法学会

  协办单位:中国自然辩证法研究会科学哲学专业委员会

  中国自然辩证法研究会科学、技术和工程伦理学专业委员会

  (注:协办单位可以适当增加。成为协办单位的条件:是我会理事单位,保证至少有10人参加会议,并经学术委员会批准。)

  2021年5月18日

  2021-中国休闲与社会进步学术年会预通知

  会议背景:

  全球气候变化正在挑战人类的未来——生产方式、生活方式、行为方式和消费方式面临颠覆性的挑战和考验,这是人类一个新的“十字路口”。

  随着各国二氧化碳排放,温室气体猛增,对生命系统形成严重威胁。在这一背景下,世界各国以全球协约的方式减排温室气体,我国由此提出2030年碳达峰和2060年达到碳中和的目标。

  碳达峰、碳中和的实质是将社会发展和人的行为方式纳入生态文明建设的整体布局中。如何跟上“碳达峰”时代,对全社会、对每一个个体行为方式都是新的挑战和一种无形的约束力。

  新冠疫情在全球的肆虐,尽管至今科学家们仍未找到其根源,但是人类自己可以做某些觉悟与觉醒。毫无疑问的是:气候变化带来的风险日趋加剧,而新冠疫情将有可能类似流感、水痘等病毒一样与人类长期共存。在很大程度上将制约未来的服务、消费、旅游、度假、娱乐、体育、社交等活动,原有的行为轨迹都将发生重大变化;也许在线教育、在线医疗、远程服务、VR、AR、居家办公等生产、生活与消费将成为常态。这一时代背景下,如何适应未来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行为方式、消费方式考验我们的心态、姿态和价值形态。对此,亟待理论与实践方面的辩证与探索。

  “碳达峰”是人类应对全球变暖所做的积极尝试和各种努力。休闲研究作为一个人文知识话语体系,亟待我们以更高、更广、更远的眼力、学力,以及实践能力去规划与审视碳达峰与个体行为的关系,希冀从剖析休闲行为方式为切入点,进而为实现“碳达峰”的目标做些什么,是这次会议的出发点。

  大会主题:“碳达峰”目标下:休闲行为的理论与实践

  参考议题:

  1. “碳达峰”目标提出的现实意义

  2. 休闲行为能为“碳达峰”贡献什么

  3. 如何反省和检视我们曾经的生活方式

  4. 后疫情时代对个体行为的挑战与约束

  5.“碳达峰”目标下如何履行个体的行为责任

  6. 中国文化传统能带来哪些启示

  7. 大众传媒的社会责任

  8. 生态学马克思主义的预见与预言

  9. 其他相关论题

  主办单位

  中国自然辩证法研究会休闲哲学专业委员会

  浙江工商大学人文与传播学院

  中国艺术研究院休闲文化研究中心

  浙江工商大学休闲研究中心

  协办单位

  《人民政协报·休闲周刊》

  会议地点:浙江工商大学

  会议时间:2021年9月中旬

  会议征稿

  根据研讨会主题及相关议题撰写参会论文,请于8月5日前寄回论文摘要(300字)和参会回执;9月15日之前递交论文全文。请务必注明:姓名、工作单位、联系方式、电子邮箱等相关信息。

  论文要求:选题新颖、立意深远、观点鲜明、写作规范、材料丰富、尊重版权;既可以是理论阐释,也可以是案例分析。

  交通与食宿费用自理。

  投稿邮箱: mahuidi@china.com; 邮件主题:2021休闲年会+作者姓名 。

  进一步信息请关注:www.chineseleisure.org

  2021-中国休闲与社会进步学术年会组委会

  2021年7月19 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