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办刊物——工作通讯
工作通讯2020第8期233
2020年-08月-13日

  目 录

  --学术活动--

  纪念恩格斯诞辰200周年系列学术讲座第一讲综述...............................................1

  “纪念恩格斯诞辰200年,在新时代弘扬与发展自然辩证法”座谈会综述...........4

  --各地消息 --

  “哲学的殿堂——中国人民大学哲学名家讲座系列”

  第一季“科学技术哲学在中国的兴起与发展”讲座综述...........................................6

  山东自然辩证法研究会理事长马来平教授主持举办

  《孟子》认识论思想读书会......................................................................................9

  --通知通告--

  中国自然辩证法研究会纪念恩格斯诞辰200周年大会

  暨2020年学术年会正式通知(第三轮)...............................................................13

  中国自然辩证法研究会关于召开八届六次常务理事会、

  八届四次理事会的通知............................................................................................16

  中国自然辩证法研究会关于收集

  纪念恩格斯诞辰200周年相关资料的通知.............................................................17

  技术哲学:自然辩证法与重大疫情——纪念恩格斯诞辰200周年

  第18届全国技术哲学学术会议会议通知(第一轮)..........................................18

  “自然辩证法与延安精神”学术研讨会通知.............................................................20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责任编辑:朱欢欢 2020年第8期 总第233期

  


纪念恩格斯诞辰200周年系列学术讲座

  第一讲综述

  2020年是革命导师、自然辩证法创始人恩格斯(1820.11.28-1895.8.5)诞辰200周年,中国自然辩证法研究会常务理事会将2020年确定为中国自然辩证法界的“恩格斯年”,并举办一系列纪念和学术研讨活动。受今年疫情影响,研究会开辟了线上学术活动,7月27日,研究会主办的“纪念恩格斯诞辰200周年系列学术讲座”第一讲,通过“腾讯会议”在线直播的形式开展。活动特邀东北大学陈凡教授做了题为“恩格斯的技术思想与新时代中国特色的技术哲学”的学术报告。来自全国各地的专家学者、各院校师生共200余人参加讲座。讲座由中国自然辩证法研究会副秘书长赵月刚主持,由东北大学陈红兵教授作 点评。

  会议伊始,中国自然辩证法研究会理事长何鸣鸿致辞。他指出,2020年是恩格斯诞辰200周年,研究会自去年底就开始筹划并开展了一些相关活动,但受疫情影响,研究会目前只能开展线上活动,以此推动我们自然辩证法界学术交流和纪念活动的开展。何理事长对纪念恩格斯诞辰200周年系列学术讲座的筹划和组织工作表示了充分肯定,并感谢陈凡教授为大家做纪念恩格斯诞辰200周年系列学术讲座的第一讲。

  陈凡教授是中国技术哲学的领军学者,兼任国务院哲学学科评议组成员,教育部高等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中国自然辩证法研究会副理事长,技术哲学专业委员会主任。曾获全国优秀科技工作者,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二等奖”等。陈凡教授的报告主要从五个方面深入研究和探讨恩格斯的技术思想与新时代中国特色的技术哲学。

  陈凡教授首先介绍了恩格斯技术思想的历史形成,具体阐述了恩格斯技术思想的社会历史条件、思想理论背景以及科学技术基础,进而深度剖析了恩格斯技术思想的研究路径。他认为,研究恩格斯的技术思想主要有两条路径:一是马克思、恩格斯技术思想一体化研究,二是是恩格斯的技术思想研究。为了更加深刻地解读和诠释恩格斯的技术思想,陈教授对恩格斯的技术思想进行理论建构,全面系统地分析了技术本质、技术价值以及技术批判。在此基础上,陈教授将恩格斯的技术思想和我国当前的技术哲学的发展相结合,论述了恩格斯的技术思想对我国技术哲学的重要贡献,其贡献在于技术本质论的启迪、技术方法论的引导以及技术价值论的定向这三个方面。

  之后,陈教授立足于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时代背景,阐述了新时代中国特色技术哲学的研究纲领,重点思考了新时代中国的技术哲学应如何进一步发展。基于此他认为应考虑三个问题:1.中国特色技术哲学的建构过程,须坚持四项原则,即坚持了解新兴技术发展与深化传统技术认识相结合、坚持通晓国外技术哲学与直面当下中国实践相结合、坚持经验转向与理论升华相结合、坚持专一化与多元化相结合的原则。2.中国特色技术哲学的建构路径,须采取三化方针,即立足本土化作为中国特色技术哲学的实践根基、面向国际化是中国特色技术哲学的理论视域、促进中国化中国特色技术哲学的未来方向。3.中国特色技术哲学的建构方向,须体现四个目标,即建构坚持马克思主义传统的技术哲学、建构立足于中国实践情境的技术哲学、建构植根于中国文化传统的技术哲学、建构聚焦于中国问题的技术哲学。

  陈教授在报告最后指出,只要我们坚持马克思主义理论指导,弘扬恩格斯的技术思想,基于我国技术实践,面向全球化语境,不忘初心、文脉传承,坚持以特色突出地位、以研究体现水平、以应用寻求前途、以开放促进发展,我们就会逐渐形成中国特色的技术哲学,在21世纪的国际技术哲学领域占有一席之地。

  东北大学陈红兵教授对陈凡教授的报告作了点评。她认为,在纪念恩格斯诞辰200周年这样重要的历史时期和环境背景下,自然辩证法研究会举办这样一个学术活动来纪念伟大革命导师恩格斯诞辰200周年,邀请陈凡教授做“恩格斯的技术思想与新时代中国特色的技术哲学”这样一场精彩的报告,具有很重大的意义。陈教授的报告深耕了恩格斯的经典文本,在对文献深入细致地阐述的基础上,界定恩格斯技术思想,回到恩格斯技术思想产生的历史语境来考察恩格斯技术思想的历史形成、研究路径、理论建构、对中国技术哲学的重要贡献以及新时代中国特色技术哲学的研究纲领。对这样几个问题进行非常深入的系统的阐释。我们能够感受到陈教授作为学术大家对恩格斯技术思想有着非常深刻的理解,以及对中国技术哲学发展的历史和当下新时代中国特色技术哲学未来发展的一种规划进行了深刻的思考,也为技术哲学未来的发展指明了方向,同时也提出了很多值得我们深入思考和研究的问题。陈教授的报告视野宽广、信息量丰富,既有历史也有当下,既有中国也有国际,这样丰富内涵的思想给我们多方面的启迪,引发我们深刻思考,为未来技术哲学的发展指明了方向。

  在交流提问环节,陈教授重点回答了我们应该从什么程度去理解技术。他指出当前存在的主要问题是知识性缺失的问题,自然辩证法、技术哲学是一门交叉学科,需要相当的知识储备和知识结构,不仅需要了解技术的基本理论和历史发展过程,也需要学习哲学史,掌握技术的本质、发展规律、思维方式等。当前整个社会背景发生变化,已进入智能社会,他建议促进技术与信息技术相结合、立足新型工业化,应成为当前我们关注和重视的主要问题。

  最后,赵月刚副秘书长对本次讲座做了总结。他认为,陈凡教授的报告深入浅出、高屋建瓴,其梳理和发掘恩格斯的技术思想,并与我国当前技术哲学的发展相结合,阐述了新时代构建中国特色技术哲学的研究纲领,具有重要的学术思想引领价值,为弘扬恩格斯技术思想和我国技术哲学的未来发展指明了方向。他代表研究会感谢陈凡教授为“纪念恩格斯诞辰200周年系列学术讲座”做第一讲精彩报告,也感谢所有参与讲座的学者专家和网友们。纪念恩格斯诞辰200周年是研究会今年的重点工作,本系列讲座将持续开展到年底,并在10中旬在北京举办纪念大会。

  (中国自然辩证法研究会秘书处 供稿)

  
 

“纪念恩格斯诞辰200年,

  在新时代弘扬与发展自然辩证法”座谈会

  综 述

  8月5日是革命导师、自然辩证法创始人恩格斯逝世纪念日,为更好地缅怀和纪念恩格斯,办好10月的“纪念恩格斯诞辰200周年大会”,推动自然辩证法在新时代的发展,中国自然辩证法研究会于2020年8月5日晚以视频会议方式举办“纪念恩格斯诞辰200年,在新时代弘扬与发展自然辩证法”座谈会。中国自然辩证法界的前辈、专家、学者,理事会、监事会、秘书处相关负责人,以及纪念大会分会场负责人等30余人参加此次座谈会。会议由理事长何鸣鸿主持。

  何鸣鸿理事长在讲话中指出,2020年是革命导师、自然辩证法创始人恩格斯诞辰200周年,我会常务理事会将2020年确定为中国自然辩证法界的“恩格斯年”。2018年马克思诞辰200周年纪念大会上,习近平总书记在回顾马克思主义的发展历程中对恩格斯给予了高度评价,这也成为继承和发展马克思主义的一个重要方面。自然辩证法是人类历史上的伟大创举,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成功实践,在中国有辉煌的发展历程,在中国的改革和发展历程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各位老师为此次活动的策划和组织付出了很多努力,我们今天召开这次会议,一方面是缅怀革命导师恩格斯,进一步探讨恩格斯自然辩证法在当前的发展方向。另一方面10月的纪念大会召开在即,希望大家为这次活动建言献策,让整个社会认识到新时代自然辩证法的作用,进一步弘扬和发展自然辩证法。

  中国自然辩证法学界的前辈、专家、学者刘大椿、丘亮辉、王国政先生依次发言。

  刘大椿教授认为今年研究会举办纪念恩格斯诞辰200周年活动意义重大,他简要提出三点意见:1.恩格斯是自然辩证法的开创者,为我们留下很多宝贵的遗产,我们应当继承和发扬;2.我们应当充分肯定改革开放四十多年来自然辩证法得到的巨大发展;3.我们应当坚持和肯定自然辩证法的贡献,自然辩证法的进一步发展值得期待。

  丘亮辉先生表示,恩格斯与马克思同为马克思主义的创始人,恩格斯不但为马克思从事学术研究提供经济支持,还为马克思主义的创立贡献了毕生的智慧。通过梳理马克思主义和自然辩证法在中国的发展,可以发现恩格斯自然辩证法仍在最前沿焕发着不朽的生命力。他还特别强调: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二十次集体学习时提出的“发展21世纪中国的马克思主义”。认为这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具有重大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的新课题,新中国成立以来自然辩证法七十年的研究在这方面已经有一些突破,希望我们认真总结马克思恩格斯的思想精华,继续做好进一步的研究。

  王国政先生重点强调了恩格斯自然辩证法的生态文明思想,他认为当前国内外都高度重视生态文明,保护生态环境卓有成效。自然辩证法的基本思想对我们当前社会的发展仍具有指导性和时代意义。在当前的发展中我们应该坚持弘扬自然辩证法的优良传统,秉承为国服务的宗旨,着眼现实问题,与时俱进,让自然辩证法生生不息,不断发展。

  之后,研究会副理事长兼法定代表人刘孝廷教授、副理事长兼秘书长尚智丛教授、副秘书长赵月刚分别就纪念大会前期所做的准备工作、当前的具体情况,以及后期为纪念大会所做的策划和方案进行系统的陈述和交流。

  部分分会场负责人也相继发言,对分会场的筹备情况和策划进行了汇报。重点提议鉴于疫情防控的重要性,要根据具体的情况,充分利用新媒体,采取线上线下相结合的形式筹备大会。另外,云南省自然辩证法研究会的诸锡斌教授表示因地处边远,故将分会场设在云南昆明,提议总会和各位专家学者多多关注和支持边远地区自然辩证法的发展。

  最后,何鸣鸿理事长做总结发言,他表示:此次座谈会非常有意义,不仅缅怀革命导师恩格斯,回顾马克思恩格斯的发展历程,也提出了很多新时代的新思想,肯定了自然辩证法在历史中发挥的重要作用。同时,对各位老师为这次活动所做的努力和付出、组织和筹划表示感谢,希望大家共同努力将这次活动办好,形成良好的社会影响力,共同助力自然辩证法的发展。

  (中国自然辩证法研究会秘书处 供稿)

  
 


“哲学的殿堂——中国人民大学哲学名家讲座系列”

  第一季“科学技术哲学在中国的兴起与发展”讲座综述

  2020年7月21日晚19时至21时,由中国人民大学哲学院主办的“哲学的殿堂——中国人民大学哲学名家讲座系列”第一季第二讲如约而至。本次讲座论题为“科学技术哲学在中国的兴起与发展”,讲座由中国人民大学哲学院副院长刘劲杨教授主持,主讲人为中国人民大学首批一级教授刘大椿先生。刘大椿先生为中国科学技术哲学的重要开创者和领军学者、全国模范教师,曾任中国人民大学哲学系主任、研究生院常务副院长、图书馆长、中国自然辩证法研究会副理事长等职。本次讲座继续通过“腾讯会议”以在线直播的形式开展,b站平台同步直播。讲座引起热烈反响,来自全国不同高校的师生以及哲学爱好者参与了讲座,腾讯会议室一直满员,b站在线观众人数超过1.4万。刘大椿先生细述中国科学技术哲学波澜壮阔的发展历程,从学科历史渊源、科学技术哲学兴起、规范与多元、问题与期望四个方面展开。

  学科历史渊源

  科学技术哲学与自然辩证法在中国的发展之间具有深厚的渊源,这一发展是由学科、建制与社会背景多种因素促成的。刘大椿先生扼要讲述了自然辩证法的诞生以及传入中国的过程,明确指出中国自然辩证法学科建制化的两大重要标志,即1956年哲学所自然辩证法研究组的成立与《国家十二年科学发展远景规划》的制定,并对不同时期自然辩证法的研究中心、研究进路及所发挥的作用进行了概述。针对自然辩证法在中国不同时期的发展态势,他充分肯定自然辩证法事业做出的突出贡献,特别是在改革开放进程中,自然辩证法所实行的“理论与实践结合、科技与社会结合、中国与世界结合”成为其重要的传统和特点。刘大椿先生认为,中国的科学技术哲学是一门具有中国特色的二级学科,具有独特的传统和历史渊源,与中国自然辩证法的研究和事业密不可分。

  科学技术哲学兴起

  中国科学技术哲学的当代兴起首先可追溯到20世纪80年代诸多事件的合力。纵观科学技术哲学的兴起与发展,刘大椿先生把整个过程概括为四个十年:

  第一个十年,从改革开放开启到80年代。科学技术哲学由于它的跨界性以及它与科技和哲学两者的紧密关系,在中国成为思想解放的带头羊。

  第二个十年,从80年代末到90年代,科学技术哲学学科终于在全国高等教育领域实现建制化,成为哲学的二级学科。

  第三个十年,21世纪开始的十年,科学技术哲学研究直面科学发展问题、生态文明问题、以人为本的问题,多元化的研究成为风气。

  第四个十年,科学技术哲学研究工作者积极在全社会强化科学意识、生态意识;探讨科技发展中深层次的问题,深度透析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的融合。

  规范与多元,问题与期待

  对于20世纪90年代中期以来全球范围内出现的新变化与新问题,刘大椿先生展开了理论与实践两方面的思考。刘大椿先生认为,在理论研究方面,科学技术哲学需要符合国际学术传统的规范,在实践研究方面,科学技术哲学的研究进路需要符合实践的开放性要求,有既定的发展,又有新的进步。在学科建设上,尤其是针对科技与自然、科技与社会、科技与人三大中心问题,科学技术哲学建构了一个覆盖面宽、内容多样、边界模糊、横向交叉繁多、充满生命力与时代性的独特研究领域。

  在规范和多元的发展过程中,科学技术哲学已经成为一门综合性的交叉学科,根据不同研究路径,可分为自然哲学、科学哲学、技术哲学、科学技术与社会研究、科技思想史研究五个主要方向及诸多其他方向。刘大椿先生分别作了概要说明。

  展望学科的未来,刘大椿先生指出,科学技术哲学将有较快的发展与巨大的潜力。应关注两个需要培育的新生长点:一是科技伦理问题,包括科技工作者的道德和社会责任问题、科技与人文的关系问题、科学的价值负载问题、科学无禁区与技术有责任问题等;二是科学的文化哲学研究,区别于传统科学论与一般文化哲学,要把科学作为一种文化或文化活动来研究。

  面对发展中的问题,刘大椿先生认为,应当积极应对,秉持以下两个基本态度:第一,要把科学技术哲学的良性运行和科学技术的良性运行联系起来,坚持对科学技术全面审度的态度,警惕漠视甚至反对科学的虚无主义倾向,另一方面,不应仅仅将科学视为功利性工具,要重视科学作为思想武器的批判作用。第二,要充分发挥自然辩证法课程的思想教育功能与通识作用,在课程的定位和建设中,坚持“基点不动摇、功能有特色、学科要开拓”。

  在讲座提问与互动环节,来自腾讯会议室的诸位师生以及B站直播间的广大听众争相提问:自然辩证法的学科建设向何处去?科学文化哲学如何充当科学与人文的桥梁作用?如何看待当前科学文化和民间文化的冲突?科技伦理究竟归属于科技哲学还是伦理学?面对哲学衰亡论,如何看待21世纪科学哲学的未来?等等。刘大椿先生对这些问题一一给出了精彩的回答。

  最后,刘劲杨教授对本次讲座做了总结,他认为刘大椿先生高屋建瓴地对中国科学技术哲学的历史渊源、重要特点、存在问题,以及未来发展方向给出了清晰描绘,这一过程波澜壮阔,意义丰富!面对变动不居的科技发展,科学技术哲学将在未来时代充当越来越重要的作用,而且它也许会发展成为大哲学中最具生命力的学科。他衷心感谢刘大椿先生不仅引领我们展开对科学技术哲学历史的深层回顾,而且指出了学科未来发展的方向,他也感谢所有参与讨论的师生和网友们,让讲座的内容更为丰富。本场讲座圆满成功!

  (中国人民大学哲学院汤杉杉 供稿)

  
 

山东自然辩证法研究会理事长马来平教授主持举办

  《孟子》认识论思想读书会

  《孟子》作为儒家的核心经典,自古以来便深受读书人的重视。历代从各个角度研究《孟子》的相关著述数不胜数。然而,对于《孟子》一书中所反映出的认识论思想,却并未引起学界的应有重视,研究成果甚少。近日,山东自然辩证法研究会理事长马来平教授带领数位会员和本专业师生,从认识论角度重新发掘《孟子》哲学思想精髓,并通过网络会议的形式进行了多次交流和讨论。

  本次学习《孟子》的方法是:首先,全体同志用了一个月左右的时间,分头通读全书,并主要参照朱熹的《孟子集注》和今人杨伯峻的《孟子译注》逐字逐句理解《孟子》全文;其次,各自从书中摘录出与认识论相关的内容进行分类、概括和评论,力求还原孟子认识论思想的全貌;然后,召开网络会议,用三周的时间师生们进行交流和辩论;最后,马来平教授用一上午的时间进行了总结,全面讲解了自己的读书心得,并组织大家进行了简短讨论。

  读书会交流环节,山东自然辩证法研究会副秘书长、山东大学儒学院常春兰副教授首先就《孟子》思想中所反映出的“仁智关系”发表了看法。常春兰认为,“仁”即“恻隐之心”,属于道德哲学的范畴,而“智”即“是非之心”,具有认识论意味,“仁智关系”蕴含着道德哲学与认识论的关系。一方面,孟子强调仁智并举,突出了智的地位,“学不厌,智也;教不倦,仁也。仁且智,夫子既圣矣。”(《孟子•公孙丑上》)另一方面,仁是智的前提条件,若不仁,则“智”会沦为小才,智者只有坚持仁,才能成大智。

  山东自然辩证法研究会副秘书长、山东建筑大学刘海霞教授重点关注了孟子的“义利之辩”。刘教授认为,从孟子的相关论述来看,他并不是完全反对“利”,而是认为仁义重于利。在选择的优先顺序上,应该先义后利,尤其反对只谈“利”。孟子指出:如果所有人都抱着谋利的想法去事君、事父、事兄,则君臣、父子、兄弟之间终将失去仁义,国家也必将灭亡。另外,孟子也继承了孔子“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的思想,认为对士大夫可以言义,而对普通百姓,则需要重视他们的利益。

  太原科技大学讲师苗建荣博士认为,孟子的认识论有两个维度:一是经验的维度;二是理性的维度。前者强调知识起源于客观经验,要依靠“耳目之官”而获得;后者强调知识起源于先验理性,要依靠“心之官”而获得。就对二者的态度而言,孟子轻视由“耳目之官”获得的见闻之知,重视由“心之官”获得的德性所知,这也是儒家心学一贯的传统。这种认知传统看似忽略了对客观外物的探索进而对科学产生消极的影响,实则为儒学内生出科学需求产生出巨大的推动力。

  山东大学硕士研究生孙佳丽认为,《孟子》文本中蕴含着诸多关于自然事物和现象的探讨,但孟子并非孤立地将其作为研究对象,而是将其纳入道德领域之内加以思考,并以之作为载体来表达自己的政治主张。另外,孟子还指出,人性在先天的良知良能的基础之上,还要受到外部教化和物质水平的影响,因此可以通过这些途径来培养人的品德。

  硕士研究生彭繁认为,孟子思想的主要内容无疑是道德修养(内圣)及施行仁政(外王),但其中亦包含有重要的认识论思想。孟子在重视通过内省“求其放心”的同时,亦强调对自然界客观规律的探求与遵循,“天之高也,星辰之远也,苟求其故,千岁之日至可坐而致也”(《孟子•离娄下》)。只是在两相权衡之下,孟子认为“知者无不知也,当务之为急”(《孟子•尽心上》),当务之急是认识自己的本心。

  硕士研究生许遇好则从孟子本人的论辩技巧方面,分析研究了孟子的整体思想。他认为,孟子在与他人辩论以及向君主和学生讲授道理时大量利用了归纳、演绎和类比、归谬等论证方法。这些论辩方法的使用不仅很好地体现出孟子及其同时代学者思维的缜密性,同时也在一定程度提升了后世儒家的逻辑水平,为中国古代科技的发展奠定了一定的基础。

  太原科技大学硕士研究生武星池认为,孟子思想的核心是其性善论,认为人的良知良能是先天就具有的。以此为出发点,孟子主张在认识自我的过程中应该“尽其心”,即向内反省并扩充自己的“仁义礼智”之心。这种认识结果体现在实践中,便是“亲亲、仁民、爱物”的行为,君主践行这种思想,便是行仁政。显然,孟子的思想并没有只停留在认识层面,他还强调应该将其实践出来。所以,孟子的认识论思想潜在地影响着孟子的其他思想,彼此之间相辅相成、缺一不可。

  最后,马来平教授串讲全文并对此次孟子认识论的讨论进行了总结。

  马老师指出,由于孟子的思想聚焦于伦理道德方面,几乎没有正面讨论过认识论问题,所以学界通常对他的认识论思想关注不够。然而,不管哪个时代的思想家,只要他与外部世界打交道,就不可能不触及认识论问题;同时,伦理道德也总有一个道德认识的问题,因而伦理道德论必定包含认识论的成分。因此,孟子思想中肯定包含认识论思想,我们应该以他的伦理道德言论为媒介去体会和挖掘他的认识论思想。

  马老师认为,和孔子一样,在孟子那里,“智”不仅仅是一个基本的道德科目,而且是一个最基本的认识范畴。因此研究孟子的认识论思想,首先应当关注孟子关于“智”以及“仁智关系”的相关论述。与孔子不同的是,孟子直接给出了“智”的一般定义:“智之端”乃“是非之心”,“智”的要义即是辨明是非。“是非”不同于“真假”,但与“真假”有部分的重叠。在许多情况下,特别是在社会领域,“真”就是“是”。所以,“是非”部分地包含“求真”。这意味着,孟子承认“智”包含“求真”成分。较之孔子,孟子对仁智关系的探讨也有所深化,强调仁智有主次之分:仁是智的方向,是衡量智的标准;在人的仁义礼智“四端”之中,“仁”之端高于“义”之端,而“仁、义”之端共同高于“礼、智”之端。此外,仁智在功能上也有所不同,孟子曾以“力”和“巧”来比喻二者功能之不同。

  马老师说,在认识的阶段划分和认识的来源问题上,孟子把人的认识区分为感官认识和心的认识两个阶段,类似于今天我们说的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两个阶段,并且进一步认为感官认识易受外物蒙蔽,只有心的认识才能够洞悉事物的本质,更深刻、更可靠。孟子强调,不论感官认识还是心的认识,从根源上来说都是来自于客观世界。孟子主张人先天具有“仁义礼智”之四端,但“四端”不等同于“四德”。只有随着年龄的增长和社会实践的磨练,“四端”才能够发展为仁义礼智“四德”,就是说,后天环境对于人的道德形成具有重要的作用。

  马老师指出,在认识途径问题上,孟子重视内省,但同时也在多个场合表达了以下思想:(1)承认客观规律的普遍存在。通过口、耳、目等感官有同嗜、同听、同美来论证“心之同然”说,并进而论证人的认识具有共同的客观基础和检验标准。(2)强调尊重客观规律。提倡顺乎水性、顺应农时等,无视客观规律将事与愿违、受到惩罚。(3)主张积极探求自然现象背后的客观规律。(4)保持一颗纯静的心,有利于认识的客观性。(5)人的认识方法除了内省,还需要大量面向客观外物的认识方法。例如,执中权变;量的权、度;知言;观眸知人;以博返约等等。

  最后,马老师还就“义利之辩”、“夷夏之辨”、“知行关系”、生态思想、怀疑精神和论辩逻辑等孟子思想中几个与科学有关的问题,逐一进行了讲解。

  除了以上师生们的重点发言外,山东大学研究生董宇也参与了讨论,表达了自己对于《孟子》认识论思想的看法。通过此次课程中的热烈讨论和深入探讨,师生们一致认为,战国时期以孟子为代表的儒家学说虽是以探讨人性和仁政为主,但其中所包含的认识论思想已经发展到了较高水平,对中国哲学认识论的形成和发展做出了奠基性贡献。《孟子》博大精深,此次为期两个多月的学习难以彻底洞悉其底里,今后还需要坚持不懈地继续研读。

  (山东自然辩证法研究会秘书处许遇好、常春兰 供稿)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自然辩证法研究》2020年第9期要目

  (2020年9月18日出版)

  虚构真假和反事实条件句……………………………………………………………………………邢 锟

  论技术哲学的价值论转向:背景、进路与挑战…………………….……………贾浩然,夏保华

  《格致汇编》与中国近代教育………………………………………………………………………熊宗武

  

中国自然辩证法研究会纪念恩格斯诞辰200周年大会

  暨2020年学术年会正式通知(第三轮)

  2020年是革命导师和自然辩证法创始人恩格斯(1820.11.28-1895.8.5)诞辰200周年,为此中国自然辩证法研究会常务理事会将2020年确定为中国自然辩证法界的“恩格斯年”,并举办一系列纪念和学术研讨活动。根据中国自然辩证法研究会2020年工作计划,纪念大会与学术年会合并举行,研究会定于今年10月9-11日在北京举办“纪念恩格斯诞辰200周年大会暨2020年学术年会”。会议将围绕主题“恩格斯与自然辩证法”设置15个分会场,其中前13个分会场在北京,第14分会场在云南昆明,第15分会场在福建漳州。现向学术界公开征集参会论文,欢迎学界同仁莅临参会。

  一、会议主题:恩格斯与自然辩证法

  二、会议安排:

  (一)10月9日全天:代表报到

  报到地点:北京裕龙国际酒店大厅(海淀区阜成路40号,大门朝西)

  住宿地点:北京裕龙国际酒店(大门朝西)、裕龙大酒店(大门朝北)

  (二)10月10日上午:纪念恩格斯诞辰200周年大会

  地点:中国科技会堂二层报告厅B207(北京海淀区复兴路3号)

  (注:京内代表自行前往,京外代表在裕龙国际酒店集合统一乘车前往)

  (三)10月10日下午-10月11日上午:学术年会第1至13分会场会议

  地点:北京裕龙国际酒店、北京裕龙大酒店

  (四)10月11日下午:代表离会

  三、分会场设置:

  会议共设15个分会场,其中第1至13分会场在北京,第14分会场在云南昆明,第15分会场在福建漳州。参加昆明和漳州分会场的代表,请注意会议时间,具体事项请咨询分会场联系人。

  第一分会场:马克思恩格斯与当代中国自然辩证法的发展学术研讨会

  承 办:科技哲学史专业委员会、北京自然辩证法研究会

  联系人:孙涛 13511012864,ys77878@163.com

  第二分会场:恩格斯《自然辩证法》的文本创作传播和新时代自然辩证法发展学术研

  讨会

  承 办:编辑出版工作委员会、地学哲学专业委员会

  联系人:范雅捷 18811451798,fanyajie2009@163.com

  第三分会场:自然辩证法教育暨科学精神传播前沿问题学术研讨会

  承 办:教学与普及工作委员会、保卫科学精神工作委员会

  联系人:王娜 13911995538,wangna@buaa.edu.cn

  第四分会场:马克思恩格斯自然辩证法思想与技术哲学及其STS学术研讨会

  承 办:技术哲学专业委员会、科技与社会(STS)专业委员会

  联系人:陈红兵 18602438501,Chenhb2066@126.com

  陈佳 13804216640,neuhenjia@163.com

  第五分会场:恩格斯与科学精神、科技伦理、科技文化研究学术研讨会

  承 办:科学技术与工程伦理专业委员会、科技文化专业委员会

  联系人:于雪 13889644025,yuxue526@126.com

  夏劲 13071267636,xiajin688@163.com

  第六分会场:自然辩证法与新冠疫情后的哲学治疗学术研讨会

  承 办:思维科学与认知哲学专业委员会

  联系人:黄传根 18811350369,zhengfa4204@163.com

  第七分会场:自然辩证法与人类命运共同体学术研讨会

  承 办:未来哲学与发展战略专业委员会

  联系人:王天民 13621123631,wtm@bnu.edu.cn

  第八分会场:《自然辩证法》的人与自然关系的解读学术研讨会

  承 办:自然哲学专业委员会、生态学哲学专业委员会、科学技术与公共政策专业委员会、科技创新专业委员会

  联系人:陆群峰 18257283602,luqunfeng2012@163.com

  吴建国 18883769960 wujg699@njupt.edu.cn

  胡春立 18501153500 642434195@qq.com

  第九分会场:恩格斯自然辩证法思想与中国生态文明建设学术研讨会

  承 办:环境哲学专业委员会、青年工作委员会、北京自然辩证法研究会

  联系人:周国文 13522637012,guowenzhou@126.com

  王小伟 17701159108,Xiaowei_beijing@163.com

  第十分会场:医学辩证法研究的历史及其当代意义学术研讨会

  承 办:医学哲学专业委员会

  联系人:唐文佩 13810493390,tangwenpei@bjmu.edu.cn

  第十一分会场:休闲哲学与美好生活需要的价值基础学术研讨会

  承 办:休闲哲学专业委员会

  联系人:马惠娣 15611714462,mahuidi@china.com

  第十二分会场:创新驱动与现代化建设学术研讨会

  承 办:党校系统专业委员会

  联系人:付立 13521463736,2006fuli@sina.com

  第十三分会场:自然辩证法中国化——工程、医学与辩证法

  承 办:工程哲学专业委员会、黑龙江省自然辩证法研究会

  联系人:谢咏梅 18910826791,yongmeixie@sina.com

  第十四分会场(昆明):自然辩证法与“两山”理论论坛

  承 办:云南省自然辩证法研究会、云南农业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时间:2020年10月10日

  联系人:杨玲 13888519765,465587198@qq.com

  第十五分会场(漳州):新时代中国自然辩证法思想的全面探索

  承 办:漳州市自然辩证法研究会

  时间:2020年11月中下旬

  联系人:谢立志13806943450;蔡毅生13063168906,cys567@163.com

  四、征稿说明:

  1.请根据论文内容按分会场议题投稿,将论文(全文或摘要)、参会回执,同时发送至分会场联系人邮箱,并注明会议名称和分会场。请注意分会场地点。

  2.会议投稿截止日期为2020年9月10日,论文入选后会务组将发正式邀请函。

  3.论文格式参照《自然辩证法研究》论文规范(网址http://zrbz.cbpt.cnki.net)

  五、相关费用:

  本次会议不收会务费,参会代表的交通费和住宿费自理。

  六、联系方式:

  1.投稿事宜请联系各分会场联系人。代表住宿请自行扫码预定,如遇问题请与总会秘书处联系。

  2.总会秘书处 电话:010-68598474,62142487,Email:zrbzhf@vip.sina.com

  中国自然辩证法研究会

  2020年6月26日

  
 

中国自然辩证法研究会

  关于召开八届六次常务理事会、八届四次理事会的通知

  各位常务理事、理事:

  中国自然辩证法研究会八届六次常务理事会、八届四次理事会定于2020年10月9日下午在北京裕龙大酒店二层大宴会厅(海淀区阜成路40号,酒店大门朝北)召开,请八届常务理事、理事出席会议。

  一、会议安排:

  (一)10月8日下午、10月9日上午:代表报到

  报到地点:北京裕龙国际酒店一层大厅(海淀区阜成路40号 酒店大门朝西)

  住宿地点:北京裕龙国际酒店(大门朝西)、裕龙大酒店(大门朝北)

  (二)10月9日下午:八届六次常务理事会、八届四次理事会

  全体八届常务理事、理事出席会议。如不能到会,务必派代表出席。

  (三)10月10日全天和11日上午是纪念恩格斯诞辰200周年大会暨2020年学术年会,11日下午离会。

  二、回执和住宿:请全体代表于9月10日前提交参会回执,并自行扫码预定房间,酒店二维码见通知最下方。

  三、相关费用:本次会议不收会务费,参会代表的交通费和住宿费自理。

  四、联系方式:

  总会秘书处 010-68598474,62142487,丁予聆:13693089941

  Email:zrbzhf@vip.sina.com

  中国自然辩证法研究会

  2020年6月26日

 
 

 中国自然辩证法研究会

  关于收集纪念恩格斯诞辰200周年相关资料的通知

  各工作委员会、专业委员会、地方研究会,各位理事、广大会员:

  2020年是革命导师和自然辩证法创始人恩格斯(1820.11.28-1895.8.5)诞辰200周年,研究会定于今年10月9-11日在北京举办“纪念恩格斯诞辰200周年大会暨2020年学术年会”。各分支机构和地方研究会自成立以来经历了丰富而深刻的发展历程和历史变迁,为此,研究会希望借助此次活动记录和总结各分支机构和地方研究会的历史和发展,并向各位理事、会员收集相关历史纪念资料。具体如下:

  一、工作委员会、专业委员会、地方研究会的简介和组织信息

  1.简介。围绕以下方面撰写:筹备成立时间、发展历程、历届主要负责人、业务范围或研究领域、开展的品牌活动或特色活动、其它相关方面等,字数控制在2000字以内,可参照总会简介撰写。

  2.本届组织信息。

  二、相关历史纪念资料

  自然辩证法中国化以来的重要历史资料,包括文字、图像、录像等形式的历史资料。如:自然辩证法界重大历史事件或典型历史人物方面的历史资料,各工作委员会、专业委员会、地方研究会开展的重大活动的历史资料,等等。

  三、报送方式

  简介和组织信息,请提交word电子版。相关历史资料,请尽量提供电子版,如纸质材料不方面扫描,可与总会秘书处联系商议处理。

  四、截止时间

  请于2020年8月31日前提交至总会秘书处邮箱。并欢迎各位理事、会员积极参与历史资料的整理工作。

  五、联系方式

  丁予聆 010-68598474 ,13693089941

  电子邮箱:zrbzhf@vip.sina.com

  邮寄地址:北京市西城区三里河路54号中国自然辩证法研究会474室,邮编100045.

  中国自然辩证法研究会秘书处

  2020年8月2日

 
 

 技术哲学:自然辩证法与重大疫情

  ——纪念恩格斯诞辰200周年

  第18届全国技术哲学学术会议会议通知(第一轮)

  2020年是自然辩证法创始人恩格斯(1820.11.28—1895.8.5)诞辰200周年,新年伊始,一场由新型冠状病毒感染引发的肺炎疫情在国内外迅速蔓延,全球各界人士都在为抗击新冠肺炎贡献自己的力量。习近平总书记近期关于防控新冠肺炎疫情发表了一系列重要讲话,新冠肺炎重大疫情的防控也引起了学术界的探究和反思。为了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近期关于防控新冠肺炎疫情的一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和在中央政治局第十九次集体学习时关于国家应急管理体系和能力建设的重要指示精神,坚持自然辩证法“为国服务”的宗旨,“技术哲学:自然辩证法与重大疫情——纪念恩格斯诞辰200周年暨第18届全国技术哲学学术会议”将于2020年秋季(视疫情稳定后具体时间另行通知)在某高等院校或科研院所(待定)召开。此次会议由中国自然辩证法研究会技术哲学专业委员会(CSPT)、东北大学主办,由东北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东北大学科学技术哲学研究中心、辽宁省自然辩证法研究会、陈昌曙技术哲学发展基金承办。

  一、会议主题:技术哲学:自然辩证法与重大疫情

  ——纪念恩格斯诞辰200周年

  会议议题包括:

  1.恩格斯自然辩证法思想的技术哲学审视;

  2.国外自然辩证法与技术哲学前沿问题研究;

  3.新时代中国自然辩证法与技术哲学的理论创新;

  4.自然辩证法与技术哲学的教学与普及;

  5.新冠肺炎疫情的自然辩证法审视;

  6.应对重大疫情的技术支撑能力研究;

  7.国内外重大疫情的科技、经济、社会(STES)研究;

  8.重大疫情与自主创新、创新型企业和创新型国家;

  9.重大疫情与技术教育创新研究;

  10.其他相关议题。

  二、会议论文和回执

  提交的论文不超过8000字,并且附有300字的内容摘要。论文应该标明拟提交的分组会议。

  论文后面附作者简介(包括姓名、职务职称、工作单位、联系地址、电话、邮箱等)。

  请拟参会者于2020年5月1日前提交参会回执,6月30日前提交参会论文和摘要,论文入选后会务组将发正式邀请函。

  论文格式参照《自然辩证法研究》杂志的论文格式,论文和回执发送至邮箱:chenhb2066@126.com;ddchenjia@126.com

  三、会议费用

  每位代表交纳会务费500元(人民币),研究生免费,住宿及交通费用自理。

  四、会议时间地点:

  1.时间:2020年秋季(视疫情稳定后具体时间另行通知)

  2.地点:某高等院校或科研院所(待定)

  五、联系方式:陈红兵:18602438501电子邮箱:chenhb2066@126.com

  陈 佳:13804216640 电子信箱:ddchenjia@126.com

  主办单位:中国自然辩证法研究会

  技术哲学专业委员会

  东北大学

  承办单位:东北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东北大学科学技术哲学研究中心

  辽宁省自然辩证法研究会

  陈昌曙技术哲学发展基金

  
 

“自然辩证法与延安精神”学术研讨会通知

  伟大导师恩格斯诞辰200周年之际,人类遭遇到新冠肺炎意想不到的侵袭和威胁。为更好地纪念恩格斯,以便挖掘和运用其思想智慧认识、理解和防控人类面临的重大灾难,由中国自然辩证法研究会主办、陕西省自然辩证法研究会和西北工业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承办的“自然辩证法与延安精神”学术研讨会定于2020年秋季(根据疫情情况具体时间另行通知)在西安召开。

  一、会议主题:自然辩证法与延安精神

  二、主要议题:

  1.自然辩证法与新时代的马克思主义;

  2.新时代延安精神的解读与自然辩证法;

  3.自然辩证法与重大风险的防控;

  4.延安时期疫情防控的检验与启示;

  5.自然辩证法为国服务传统与延安精神;

  6.自然辩证法与当代生态马克思主义;

  7.其他与本次主题相关的选题。

  三、征稿说明:请将参会论文(全文或摘要)和参会回执发送至zrbzhf@vip.sina.com,论文格式参照《自然辩证法研究》论文标准规范。投稿时请注明会议名称。

  四、相关费用:本次会议不收会务费,参会代表的交通费和住宿费自理。

  五、会议地点:西北工业大学翱翔国际会议中心。

  六、联系方式:丁予聆 010-68598474, Email:zrbzhf@vip.sina.com

  中国自然辩证法研究会

  陕西省自然辩证法研究会

  西北工业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2020年4月25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