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苏)暨比较科技哲学与科学思想史”学术研讨会在哈尔滨召开 |
2019年-08月-05日 |
2019年7月13—15日,由中国自然辩证法研究会、黑龙江省自然辩证法研究会联合举办的“俄(苏)暨比较科技哲学与科学思想史”学术研讨会在哈尔滨金谷大厦举行。来自全国各地大学、出版社等机构的20余位专家学者出席了会议。 7月14日上午的主题会议由中国自然辩证法研究会副秘书长、北京化工大学崔伟奇教授主持。此次会议正值俄苏科技哲学研究奠基人和比较科技哲学研究的开创者孙慕天先生逝世百日之际,开幕式上首先播放了孙慕天先生的纪念短片,与会者对先生进行集体缅怀。黑龙江省自然辩证法研究会理事长、哈尔滨商业大学副校长程伟教授和中国自然辩证法研究会副理事长、北京师范大学刘孝廷教授分别致辞,指出孙慕天先生既是一棵人格大树,又是一座学界丰碑,并为孙慕天先生学术成果的整理出版,学术思想的深入研究,以及他所开创的学术研究道路的深耘而鼓与呼。 ![]() 哈尔滨师范大学孙玉忠教授作了题为“俄苏科学哲学对科学思维方式的研究”的报告,指出俄苏学者在前提性知识研究中提出的“科学思维方式”重要概念,三十年前孙慕天先生就密切关注,后来还通过本体论和认识论维度的区分来阐释“科学世界图景”和“科学思维方式”这一对概念,并嘱其进行更深入的研究。“科学思维方式”在俄苏仅被当作既成概念使用是由于长期被范式研究所遮蔽,忽视了其本有地位和作用;在当代,此概念有三个方面的重大哲学价值。 北京师范大学刘孝廷教授所作报告题目是“孙慕天的STS思想与实践”。他指出孙慕天先生涉足的科学史、科学哲学、STS和一般哲学问题四大领域中,研究重点在科学哲学,特别是俄苏科学哲学,还最早推动了国内科学价值论的研究;而在STS研究方面,宣传推进“科学革命”思想,培养大量STS人才,积极组织参与STS实践,提出建制化重要思想并建立国内最早STS研究机构“远东科技和社会发展研究所”;孙慕天先生堪称一代启蒙思想家。 哈尔滨商业大学程伟教授的报告以“值得关注的‘潜蕴性联系’”为题,肯定了孙慕天先生在《新整体论》中提出的“潜蕴性联系”概念具有巨大学术价值,通过仔细梳理提出三个有建设性的新问题:潜蕴性联系是科学命题还是哲学命题;如何看待其主观性与客观性;如何将其思想路线发展延申。 北京化工大学崔伟奇教授作了题为“俄苏科学哲学比较研究范式的开拓创新”的报告,以与孙慕天先生的学术联系为契机,讨论如何看待先生俄苏科学哲学研究、新整体论、科学文化学等一系列学术成就;以美国学界对俄苏科学哲学的整体性、历史性和文化依赖三个论断为例,说明先生开创俄苏科学哲学比较研究的启蒙意义,探讨如何深入论题以做出更多开拓创新;指出学派传承的极端重要性,鼓励大家成为学术历史的创造者,成为先生的真正文化传人。 江南大学万长松教授以“孙慕天与俄苏科学技术哲学研究40年”为题作了报告。此研究是先生生前所见对其相关学术研究做出的最系统全面的评价,文中指出孙慕天先生首创“苏联自然科学哲学”研究方向;率先阐发苏联科学哲学研究重心向认识论和科学逻辑的转移;首倡比较科学哲学研究,并对西方和苏联的科学动力学理论进行了比较研究;是俄苏科技哲学研究的实际奠基人。此外,他还回顾了先生对自己人生和学术的重要影响,并介绍为先生经典著作《跋涉的理性》再版,遗著《迷思后的清醒》出版所做的校对和补充前言的工作。 在上午的非正式发言环节,哈尔滨师范大学姜立红副教授和苏州大学杨渝玲教授作了发言,都表露了对孙慕天先生的感恩之情,拳拳之心。杨渝玲教授认为先生实实在在给予学生的是认识社会的眼界,名师弟子的荣耀和慈父般的爱。 7月14日下午的主题会议由哈尔滨师范大学姜立红副教授主持。温州大学张明雯教授提交两篇论文,其中悼念孙慕天先生的长文节选由孙玉忠教授代为宣读。文中详细记述了孙慕天先生的学术研究历程,并将其学术思想概括为“三开拓,六原创”。三个领域的开拓性工作:苏联自然科学哲学、整体论哲学、比较科学哲学;六个方面的原创性成果:潜蕴性联系、基础与主导范畴、世界4、科学创新的科学哲学研究、科学动力化趋势、经济学哲学。 北京工业大学计彤副教授的报告题目是“俄罗斯城市化问题初探”。她追忆当年孙慕天先生“举贤不避亲”一句话就打消她入师门的疑虑,并一生受之鼓舞;先生帮助敲定的硕士论文选题非常契合于她,使她从此走上STS研究的道路;现在她又被感召进入到俄苏科技哲学的研究领域。她用“内圣外王”概括先生高尚的人格和学术品格,内求于美丽心灵,笔耕不辍,外虽处边疆边缘,却充满了学术自信。 哈尔滨师范大学白夜昕教授的报告题目是“俄罗斯当代技术哲学的重要转向与启示”。她回顾了自己与其他学者追随孙慕天先生,逐步成长汇聚,发展壮大成为俄苏科技哲学研究共同体,并取得一系列学术成果的经历。她从最初的俄苏自然科学哲学研究转向技术哲学研究,并已完成两项国家社科基金项目;在先生启发下又进入比较科技哲学研究领域,日前申报的国家社科基金项目“中俄技术哲学比较及其当代价值研究”已通过公示。最后她也追思了先生为人师表的无穷人格魅力。 中国地震局防灾科技学院高衍超老师的报告题目是“孙慕天教授环境思想探微”。他认为,孙慕天先生有关生态环境的论述虽然少,但视角独特,是先生原创性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先生对环境的关切浸润在他以各种形式回应时代主题的追问之中,饱含着悲天悯人的情怀。先生的思考凸显了人的主体性在理解生态环境问题的合法性,迥异于一般环境哲学局限于客体的思路,超越了众多环境哲学流派纠结于实用维度的局限,从价值和意义维度重新审视了我们对生态文明的理解。 哈尔滨师范大学刘程岩副教授以“俄罗斯系统科学研究进展”为题作了报告。他首先谈到孙慕天先生对自己的关怀激励良多;在科技认识论和俄苏科技哲学研究领域,受到先生的学术影响颇深。在对俄罗斯系统科学研究的思考中,他认为系统本身既是客观存在,同时也是人的主观认识,并试图通过潜蕴性联系来解释系统客观维度中的元素关系,结合世界4理论来解释系统主观维度中的抽象理想元素之间的符码关系。 在下午的非正式发言环节,孙慕天先生的学生刘春国、赵金平、栾广君、曲晓溪、陈传珂、于秋叶和孟威都作了发言。刘春国深情追忆了与老师一路行来的前前后后,无限感恩于老师点点滴滴的润泽。赵金平分享了老师去她家家访的趣事,以及老师对她学业和工作上的无私帮助,她特别认同老师就是她人生和事业的领路人。栾广君回忆了一堂别开生面的美学课,只有她和孟玮两个听众,老师通过自由、超脱、自然、寄情和理想五个维度来诠释美。曲晓溪说给她印象最深的是老师对生活的热爱,是一起去探美食地图,是老师从来都兴致勃勃。陈传珂伤感的表达了很多遗憾和自责,非常感恩老师对他的关爱和警醒。于秋叶描述了老师那令人着迷的讲课风采,时尚范儿,精神投入,气场十足;老师的一生是动听的歌,盛开的花,灿烂的光。孟威的发言,回顾了老师最后十年文学方面的创作,包括《亲炙拾零》、《晨露落英》和《太阳系的重生》,并试图通过信望爱、真善美和知情意的层次分析和概念网络来理解老师丰富的心灵世界和文学旨趣;介绍慕天文化小组倡议建立的“孙慕天先生基础数据库计划”,以期整理和汇集资料,为老师的思想研究提供助力。栾广君随后通报了“孙慕天遗作出版基金”运作情况和账目信息。 会议闭幕式由中国自然辩证法研究会副理事长、北京师范大学刘孝廷教授致辞。他指出:独特的家学渊源(父亲是基督教牧师,母亲是语文老师),中西合璧的文化浸润赋予了孙慕天先生一种特有的高贵的精神气质,先生所表现出的“超越的爱”是超越血缘的圣爱;要复活我们心中的太阳,将先生的思想宝藏挖掘出来,涉及资料整理、著作出版、基金筹集和思想研究这四大块工作;建议首先成立专门工作小组,利用编目分类方式,将各种资料清查整理出来,随清理随出版,不适合单独出版就编入文集各卷;建议设置信息中心,推荐孙玉忠教授负责沟通协调事务;应该将孙慕天放在整个思想史上去理解和研究,孙门子弟应当继承和创新,开展先生各个思想领域的研究;先生治学思想的核心就是创新意识和创新追求。刘孝廷教授最后总结,只有我们做好以上工作,才能回溯一个思想博大圆融的孙慕天先生;感谢大家的深情发言,心灵的震颤与共鸣让我们再次走近了先生,看到先生从理性严肃的一面走向慈爱灿烂的一面,从《旧约》走到了《新约》,我们不但要学习先生的学问,更要学习先生的大爱和治学精神。 (陈传珂、孟威 供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