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活动
第三届全国物理学哲学暨结构实在论专题讨论会纪要

2008年-12月-16日

“第三届全国物理学哲学暨结构实在论专题讨论会”于2008年6月10日至16日在武汉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召开。

大会由武汉工程职业技术学院,中国自然辩证法研究会科学基础与信息网络专业委员会、湖北省自然辩证法研究会物理学哲学专业委员会、武汉大学哲学学院、华中科技大学哲学系共同主办,参加会议的代表共36人。中国自然辩证法研究会、湖北省自然辩证法研究会、武汉大学哲学学院、武钢创新部、武汉工程职业技术学院领导到会祝贺。

美国波士顿大学教授曹天予,中国科学院资深研究员范岱年,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研究所研究员金吾伦应邀参加了大会,并做了专题报告。专家们围绕物理学哲学暨量子力学基础问题;结构实在论;相互作用建构实在论与量子力学曲率解释;复杂系统与生成论等科学哲学的前沿问题展开了激烈的讨论。一些原创性概念和不同研究视角,如“量子力学曲率解释”、“现象实体”及“现象实在论”等概念引起了国内外学术界的浓厚兴趣。大会召开之前,专家们用一天的时间,对《相互作用实在论与量子力学曲率解释》的深入研究草案做了充分的讨论。与会专家讨论的综合研究方案,将作为此专题深入研究的重要参考。可以预期本次“物理学哲学暨结构实在论专题讨论会”和今后的继续研讨将产生更多有重要意义的理论成果,为国内物理学哲学研究提供新的具创意的新视角。

会上,曹天予教授的专题报告《标准模型的哲学反思》带来了世界科学哲学研究前沿的新信息。首先,他对标准模型的起源进行了历史的智力考察,纠正了标准模型的建立是在特胡夫特等人的帮助下,从温伯格-萨拉姆模型平稳演化过来的错误印象,同时阐释了标准模型的基本组成要素。其次,他认为标准模型是成功的,为粒子物理学中的理论发现和实验发现模式提供了一个框架。然而,但在为从前的领域提供说明方面没有超越它早期的成功。不仅如此,标准模型正面临着一组没有满意答案的困难问题,在最近的20年间已进入长期的停滞期甚或危机之中。他对相当复杂的停滞的原因给予了分析说明。最后,他展望了标准模型的未来发展,认为有三种可能性。其一,如果爱因斯坦是正确的,自然的终极真理可以获得,那么标准模型可以演化成一个一致的基本理论。即在不触及它的基本假设和基本结构的前提下,标准模型所面临的挑战性困难迟早将被解决。其二,标准模型将以这一终极理论的一种极限情形、作为一个有效的理论出现,它本身不再可能是一个场论,而或许有点像弦论。其三,如果爱因斯坦的信念被证明是错误的,那么标准模型将在无休止的有效理论塔中成为一个有效理论。或许这可能就是标准模型的未来地位。

专家学者们围绕物理学哲学、结构实在论、量子力学曲率解释、生成论等科学哲学的前沿问题展开了激烈的讨论。以下摘录部分内容,括号内为发言题目。

范岱年对物理学的哲学反思):物理学研究万物之理。过去以为,物理学只研究物,不研究心。只研究客观实在,不研究主观的感知,即“力求描述独立于知觉作用以外的世界”。但是相对论认为,人对客观世界的描述依赖于主观的观察者所在的参照系。量子力学告诉我们,微观客体的性状依赖于人所使用的仪器。按照自然主义的心物一元论,物理学也不能不研究外部的物理刺激如何形成人的感觉,人的认知和产生自我意识的物理机制。

还原论方法使物理学取得了巨大的进展,深入到基本粒子层次,追求相互作用统一的理论取得相当的成绩。但是还原论也开始面临巨大的困难(基本粒子的不可分离性和非局域性)。我们这次会议把“复杂系统和生成论”列入讨论的议题,显然是突破了大百科物理学卷的框架。

万小龙 、马兰(在解释力与附加性要求之间的张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