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活动
第二届“生态文明视阈下东北亚的科技与社会发展”学术研讨会在黑河召开

2017年-09月-06日

 

2017年7月27-28日,第二届“生态文明视阈下东北亚的科技与社会发展”学术研讨会在黑龙江省黑河市举办。会议由中国自然辩证法研究会、黑龙江省自然辩证法研究会、黑河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和黑龙江大学哲学学院联合举办。来自全国近三十所高校的五十余名学者出席会议,会议收到26篇论文。

开幕式阶段,中国自然辩证法研究会副秘书长崔伟奇教授,黑龙江省自然辩证法研究会理事长程伟教授,黑河学院党委副书记杨宏教授,黑龙江大学哲学学院副院长蒋红雨教授出席并致辞。

主题报告阶段,中国自然辩证法研究会副理事长、北京师范大学刘孝廷教授作了题为“文明的度亡与重新——基于生态视角的一种考量”的报告。他认为,文明源于生态,但文明的方式却是对生态的破坏,现有的文明已经死亡,而文明问题的根本是失去了方向和目的。为此,我们需要重新审视和定义文明,而生态文明是个转折点,它是一种底线文明、是一种高阶文明,它的建设是一个过程。建立新的文明,需要文明的内化、明确人在宇宙中的责任,伦理成为存在、他者优先等应是新文明的原则。

在学术交流报告阶段,中国社会科学院肖显静研究员做了“生态系统‘环境子’的整体论内涵”的报告,他对帕滕的“环境子”概念的内涵进行了疏理:“环境子”被看作是生态学的微粒,包括“输入环境子”和“输出环境子”,它们之间通过“功能-循环”以及“反馈回路”形成一个整体性的复合体。黑龙江大学张本祥教授作了“产业革命视角下的黑龙江科技社会发展”的报告,他分析了产业革命的四个阶段,认为目前在多种因素的综合影响下,黑龙江正日渐衰落,在人工智能时代开启之际,黑龙江若能脱胎换骨,摆脱积弊,发挥优势,尚有机会打上智能产业的列车,再铸辉煌。辽宁师范大学张爱军教授作了“生态文明视域下东北地区经济发展探析”的报告,他认为,生态文明建设成为解决东北地区经济困境和生态失衡的有效途径,推进生态文明视域下东北地区经济发展是大势所趋,势在必行。

另外,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徐治立教授作了“五大发展理念、生态文明建设与‘一带一路’战略的张力”的报告;中国国人民大学林坚教授从系统工程的角度,主要探讨了绿色发展的内涵与路径;山东财经大学刘长明教授探讨了心态建设与生态建设的关系;福建江夏学院徐刚教授介绍了福建的生态文明建设;九江学院汤明教授对江西区域产业的生态问题进行了研究探讨;国防科技大学赵阵老师强调从“人本维度”来思考生态文明的问题;东北大学郑文范老师探讨了东北老工业基地主导产业测度及振兴模式问题;湖州师范学院陆群峰老师基于自然概念的讨论,探讨了转基因技术的自然性与环境的相容性等问题。另有其他数十位代表做了与会议主题相关的报告。

                                                        (秘书处 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