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活动
“环境哲学/环境伦理学与绿色发展理念”学术研讨会暨2018年环境哲学与环境伦理学年会成功举行

2018年-05月-14日

2018年4月27日至29日,由中国自然辩证法研究会环境哲学专业委员会和中国伦理学学会环境伦理学分会主办、福建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承办的“环境哲学/环境伦理学与绿色发展理念”学术研讨会暨2018年环境哲学与环境伦理学年会在福建师范大学召开。中国自然辩证法研究会环境哲学专业委员会主任卢风教授、中国伦理学会环境伦理学分会会长叶平教授、福建师范大学副校长赖海榕研究员出席会议开幕式并致辞,开幕式由福建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党委书记陈永森教授主持。

研讨会分大会报告、小组讨论和综述报告三个阶段进行。来自清华大学、北京大学哈尔滨工业大学、厦门大学福建师范大学、北京林业大学东南大学、华东师范大学福州大学、安徽大学海南师范大学、《国外社会科学》杂志社、《中国人民大学学报》编辑部等有关高校、学术刊物和研究机构的100多位专家学者,围绕着“十九大报告精神和习近平新思想研究”、“生态文明建设的理论和实践研究”、“绿色发展的理论和实践研究”、“生态文明的哲学伦理学基础研究”等主题展开了深入研讨和广泛交流。

清华大学卢风老师认为,哲学应成为时代精神和文明的灵魂。生态文明建设不只是现代化建设的一项任务,不是对工业文明的一个微调整,而是超越工业文明走向一种新文明的努力。哈尔滨工业大学叶平教授提到深化生态文明体制改革,顺应了生态时代的生死观、群众运动观、科技—经济发展观、时代哲学观和文化观的转变,把创造生态的文明与文明的生态秩序相结合进行社会构建。中国高科技产业化研究会研究员刘延宁提出21世纪现代正义观的两个具体内涵,在中国发展绿色经济,要让中华生态文明走向世界,为全人类的永恒福祉做出应有的时代作用。北京林业大学周国文提出通过探讨未来环境哲学的多元交融之取向,以期预测未来环境哲学的发展趋势,为人类保护生态环境提供理论支持。除此之外,来自全国各地的各位学者就环境哲学与环境伦理学的若干问题进行了热烈的讨论和思考。这些体现新时代环境观念的新思想和新趋向,为我国及全球未来环境哲学和环境伦理学的发展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方向。一部正在展开的环境哲学和伦理学思想图景,也定会为我国与世界不同地域的生态文明建设提供强有力的理论基础和观念支撑。

2018年中国环境哲学环境伦理学年会在新时代的征程上写下了未来环境思想和环境观念的新坐标。会议还讨论了组织建设环节。因实际工作需要,经过酝酿协商、民主讨论、征询意见及大会通过等程序,中国自然辩证法研究会环境哲学专业委员会增选陈永森教授(福建师大马院)为环境哲学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调整了秘书处组成人员,选举周国文老师担任秘书长,杨志华老师与陈杨担任副秘书长。

(周国文 许晓楠 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