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自然辩证法与交叉学科智库建设”学术研讨会综述 |
2018年-07月-31日 |
2018年7月24日,由中国自然辩证法研究会、中国自然辩证法研究会未来哲学与发展战略专业委员会举办的“新时代自然辩证法与交叉学科智库建设”学术研讨会在中国科技会堂召开。来自清华大学、北京师范大学、中国科学院大学、中国社会科学院、中国人民大学、中国农业大学、北京化工大学、华南师范大学、中国气象局干部培训学院等高校及科研院所的专家学者近30人参加了此次学术研讨会。会议由中国自然辩证法研究会副理事长、北京师范大学刘孝廷教授主持。 会议主题为“新时代自然辩证法与交叉学科智库建设”,各位专家学者围绕新时代发展智库的意义和形式、自然辩证法的智库特性和功能、交叉学科智库建设中的问题和对策、自然辩证法智库的建制化和发展战略、以及与自然辩证法智库建设的相关性问题,进行了深入热烈的研讨,形成了丰富的、极具个性化的思想观点,现综述如下。 首先,由中国自然辩证法研究会副理事长兼秘书长、中国科学院大学尚智丛教授致辞,尚教授从时代发展的宏观视野,结合自然辩证法学科历史发展背景,强调指出,第一,中国科协作为集中全国各个领域智力的大本营,我们学会更应发挥学科交叉优势,推动新型智库建设,在为政府服务、为社会服务的同时,保持自身中立性,为国家治理、社会建设建言献策。第二,建设中国特色新型智库,应采用有效的组织形式,积极发挥学会的智力优势和核心作用,敢于面对现实社会的重大问题,基于事实和学术规律,以第三方的姿态提出具有客观性、科学性的政策建议。第三,自然辩证法学科在创立之初,就为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的传播与发展做出了重大贡献,发挥着智力作用;自然辩证法的发展历史也表明,其优良传统就在于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直面中国的现实重大问题。最后,他动员大家,时代的发展需要我们面对现实问题,发挥原有特色,弘扬优良传统,推进智库建设,这也是我们作为学者义不容辞的责任。 接下来,中国人民大学的张云飞教授对自然辩证法学科的背景问题和建设中国特色新型智库政策的出台进行了历史回顾和梳理,介绍了中国特色生态文明智库建设取得的成就,并就自然辩证法学科如何介入到未来生态文明建设、发挥自身优势,提出了几点建议对策:明确自己的研究对象、形成自己的研究范式、创新研究方法、以及具体的研究领域和研究课题的立项。 华南师范大学的肖显静教授作了《科技哲学之于科技风险评价与决策的必要性》的报告,肖教授以生物育种基因技术为例,立足于科技哲学的分析视角,解读了农业社会、工业社会育种技术与转基因技术、基因编辑技术及其所产生的生物的特征,以及环境风险,认为转基因技术是对生物目的性的遮蔽,是对自然规律的违背,因而造成环境破坏;此外,肖教授还对基因编辑技术及其在生物育种领域的应用进行了历史的经验视角的分析,得出了基因编辑技术比转基因技术更不安全的结论。 中国社会科学院的段伟文研究员作了《交叉学科智库与边界性议题设置》的报告,他对智库建设提出了四点建议:第一,要讲真话、讲对的事情;第二,要有常识,运用常识形成思考和判断;第三,运用交叉学科的思考方式,即比较方法,从外部多角度理解科技,不要为某些专业性的知识所遮蔽,发现每个学科的不足,以减少无知。然而,他还强调交叉学科的功能是有限的。针对边界性议题设置问题中存在的概念混淆,他指出要站在边界角度澄清概念,提出建议。第四,向社会发声,把正确的东西讲出来。在高速发展的社会中,有些知识已被曲解,他告诫学者要运用实践智慧,慎重反思和审度知识,智慧只有与权力脱钩、与利益脱钩,才有智慧。 中国人民大学王伯鲁教授在《构建以问题为导向的新型智库运作机制》的报告中,指出智库运作是以问题为导向的一种应用性研究活动,问题是研究的起点和归宿,就智库的运作机制问题,他提出了四点建议:(1)以课题组形式运作;(2)与课题委托方互动;(3)召开专题研讨会;(4)开放课题研究。 中国科学院自然科学史所的刘益东研究员作了《云智库与思想市场:一流智库建设的关键》的报告,他首先分析了智库热存在的五个误区,认为智库不仅是研究公共政策,更是各种重大问题及对策研究,是广泛的应用社会科学;其次,呼吁个人品牌与工作室形成网络的云智库建设,利用网络力量办大事;再次,认为高端智库的第一要务是出思想,参与国际竞争,建设思想市场,没有思想市场就没有一流智库,就像没有市场经济就没有一流企业一样;最后,提出一个中心、一个基础和三个面向的方针,即以一流人才为中心,以务实建设思想市场为基础,面向思想市场和市场、面向各级政府、面向世界和国际前沿。 中国农业大学的李建军教授在《科技社团智库的独特性和功能》的报告中,探讨了科技社团如何就现实重大问题、前沿问题、公共政策议题参与政策评估。 中国科学院大学的王大洲教授在《智从何来:低智商社会与智库建设》报告中探讨了在低智商社会中智库建设的意义,以及如何提升社会整体智商。 清华大学鲍鸥教授在《继承自然辩证法传统,开拓“工程哲学”教研道路》报告中希望继续发扬自然辩证法开创的优良传统,努力将工程哲学的研究贯彻到研究生乃至本科生的教育教学当中。 中国科学院科技战略咨询研究院康大臣研究员在《自然辩证法智库的建设意义和发展逻辑》报告中剖析了目前智库热中存在的“智库病”,和相应的治理举措,阐述了自然辩证法智库建设的意义,指出了智库建设中存在的需求和问题。 中国气象局干部培训学院陈正洪副研究员在《智库与思想库的边界与前瞻》报告中分析了当前大分流与大变动的时代状况,厘清了智库与思想库的边界,并就中国特色新型智库建设提出了具有前瞻性的建议和意见。 会议最后,刘孝廷教授对此次研讨会中各位专家学者的精彩发言给予了客观的、中肯的评价,鼓励大家在当前自然辩证法学科式微的形势下,继续坚持自然辩证法为国服务的宗旨,不忘初心,发扬自然辩证法的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优良传统,基于现实问题和学者的理性良知,为中国特色新型智库建设做出更多的贡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