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活动
首届科学技术与社会协同发展论坛综述

2019年-06月-26日

6月21-22日,首届“科学技术与社会协同发展论坛”在陕西师范大学雁塔校区学术活动中心举行。本次论坛聚焦“新兴技术与国家治理”,由中国自然辩证法研究会和陕西师范大学联合主办,陕西师范大学哲学与政府管理学院承办、陕西省自然辩证法研究会协办。来自中国社科院、中国科学院大学、中国人民大学、北京师范大学、西安交通大学、西北工业大学、西安电子科技大学、西北大学、长安大学等30多所院校的70余名专家学者与会交流。


 

陕西师范大学社科处副处长柯西刚在开幕词中简要介绍了陕西师范大学的办学特色和科研实力。他指出,陕西师范大学在科学技术的哲学社会科学研究方面有着良好的学科格局和研究基础。学校拥有科学技术哲学硕士点和博士点、科学技术史一级学科硕士点,理论经济学一级学科博士点下设有创新经济学方向。医学社会史研究在全国有较强的影响力,数学哲学、环境哲学、科技与社会等领域都有一批优秀的学者;在科技创新管理与政策研究领域,我校还拥有陕西区域创新与改革发展省级软科学研究基地。他希望各位专家带来前瞻、精彩的研究分享,为加强新兴科技治理问题的综合研究,促进国家和地方科技、经济与社会协同发展提供重要的智力支持。

中国自然辩证法研究会副理事长兼秘书长尚智丛教授在致辞中介绍了科学技术与社会协同发展论坛的设立背景和宗旨。他指出,近年来,人工智能、大数据、基因编辑等新兴科学技术迅猛发展,新一轮的科技革命与产业革命呼之欲出,这必将引发经济增长方式、政府治理方式以及国家竞争方式的深刻变革。这些变革并非单一学科可以完全把握,需要从哲学、政治学、社会学、法学、管理学、历史学等多个学科视角,对科学技术及其社会影响进行跨学科、多维度的审视,以科学研判其发展趋向及其社会影响,确保科学技术与社会协同发展。

陕西师范大学哲学与政府管理学院许宁教授、陕西省自然辩证法研究会理事长邬焜教授先后在开幕式上代表主办单位和协办单位致辞。

开幕式后,中国科学院大学尚智丛教授、中国人民大学王伯鲁教授、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所段伟文研究员、大连理工大学李伦教授、陕西师范大学袁祖社教授分别以“科学与社会秩序共生的理论探讨”“在功效与风险之间——高新技术治理问题初探”“智能化治理与可能性政治的限度”“数据巨机器:数据主义与数据社会治理的宿命”“技术公共性的遮蔽及其现代价值治理理念的介入”为题作大会报告。大会报告由北京师范大学董春雨教授和西安建筑科技大学邓波教授主持,会场集中讨论环节气氛活跃、讨论热烈。

本次论坛征集了学术论文33篇,以“信息技术与国家治理”“生物技术与国家治理”“科学民主化的理论与实践”为专题设置了三个分会场。各分会场的报告学术气氛浓厚,内容丰富,讨论激烈。,引起了与会学者的关注和兴趣。

尚智丛教授致闭幕辞。他对出席本次论坛的学者表示感谢,希望学者广泛交流,活跃学术思想,共同推动新兴科技的哲学社会科学研究。

本次论坛的成功举办,以新兴科技治理问题为抓手,为促进学科群的交叉融合协同发展,加强相关资源整合和对外合作提供了重要平台。同时也为发挥多学科优势开展新兴科技治理问题的联合攻关提供了契机。

(陕西师范大学 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