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自然辩证法研究会党校系统专业委员会学术年会综述 |
2019年-08月-22日 |
2019年8月1-2日,中国自然辩证法研究会党校系统专业委员会学术年会在漠河前哨林场成功举行,本次会议由中共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哲学教研部和中共漠河市委主办,会议主题为“生态文明与技术创新”,共收录论文26篇。 8月1日上午在前哨林场报告厅举行了会议开幕式。开幕式由中共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哲学部科技哲学教研室副主任、教授付立主持,中共漠河市委书记白永清、中共中央党校哲学部科技哲学教研室主任、教授王克迪分别在开幕式上致辞。中共重庆市委党校马院院长、教授文国伟、中共上海市委党校哲学教研部主任、教授张春美先后主持会议主题报告。本次会议共有来自中共中央党校、各省市党校以及中山大学、延安大学和江西省社会科学院等四十多位专家学者出席,大家围绕“生态文明与技术创新”的主题,展开了积极讨论,进行了深入交流。 开幕式上,中共漠河市委书记白永清代表主办方向与会的专家学者们表示了热烈欢迎,之后王克迪教授宣布本次年会正式开始。 首先发言的是中共漠河市委副书记、黑龙江省委党校哲学教研室主任、教授敬海新,敬教授结合大兴安岭林区工作实际,阐述了其对于在新时代发展背景下,将辩证唯物主义世界观和方法论与中国共产党的建设理念相融合,以推动高质量发展的一些思考。 会议邀请中山大学逻辑与认知研究所所长、教授鞠实儿作题为“走向田野的逻辑学”特邀报告。鞠教授跟与会者分享了其如何通过田野研究,将其与逻辑学的理论研究相结合,从而提出广义论证理论的探索过程。 张春美教授探讨了人的主体性自觉与生态文明实践,以上海市的生态文明建设为例,理论联系实际,充分说明了人的主体性自觉与生态文明实践之间的正相关关系。 中共辽宁省委党校冉鸿燕教授围绕其平日的教学经验,以辽宁省本溪市的生态文明建设为分析对象,分享了其关于树立绿色发展理念、建设美丽本溪的思考。 王克迪教授以“平台级”创新为主题,列举了英国创造的金本位制和全球贸易架构、美国科研追求无止境的前沿、中国的改革开放和一带一路等实例,并结合规范场理论的提出和国际互联网的创立,充分强调了“平台级”创新对于科技发展、国家发展乃至全球进步的非凡意义。 中共河北省委党校文史部教授杜成功针对河北省目前在环境污染深度治理面临的困境,提出应当强化绿色发展的引领作用,突出科技创新的支撑作用。 中共中央党校哲学部科技哲学教研室副主任、胡明艳副教授阐述了新兴技术急速扩张的影响力以及由此带来的社会问题,主张重建科学技术与社会的契约,将未知和不确定性纳入治理之中。 中共吉林省委党校决策研究中心副主任李春雷充分强调了科技创新对于绿色、高质量发展的引领作用,提出应以创新谋发展、以创新促发展、以创新升级发展。 中共山东省委党校陈彬副教授从科学技术作为人与自然相互关系的中介出发,探讨了科技发展带来的关于科技伦理的思考,以及其对于生态伦理和环境正义的导向与规约。 延安大学科研处杨亮才教授以现代性视域,分析了生态风险的形成、生态风险分配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具体措施以加快生态风险的化解。 中共贵州省委党校哲学教研部崔树芝副教授剖析了《庄子》一书中的生态哲学意蕴,将其与现代文明的生态转向相契合,探讨了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可行路径。 文国伟教授深入研究了习近平总书记的科技创新理论,深入分析了习总书记科技创新理论的思想来源和现实基础,阐述了科技创新意义论、抢先论、战略论、体制论、方向论、方法论。 中共山东省委党校梁红军教授以河南省生态文明建设为例,总结了河南生态文明建设取得的阶段性成效、河南生态文明建设的薄弱环节,以此引申出加快推动我国生态文明建设的现实着力点。 中共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委党校哲学教研部副主任陈宏教授探讨了新时代背景下的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问题,以“三区三洲”(西藏、四省藏区、新疆南疆四地州;凉山彝族自治州、怒江傈僳族自治州、宁夏回族自治州)为例,阐述了辩证思维在脱贫工作中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中共厦门市委党校哲学教研部彭新波教授研究了马克思机器论述中的生态化科技创新思想,提出科技创新对于生态环境是一把双刃剑,在发展中既要克服机器大生产对于生态价值的忽视,也要积极将科技创新应用到生态建设中。 中共河北省委党校哲学教研部李文胜教授从我国生态文明的建设方针、形势和任务入手,从政策支撑、战略布局和科技合作的角度,提出构建新型研发机构为主体的绿色技术创新体系的对策建议。 中共中央党校科技哲学博士研究生赵若玺分析了绿色发展的哲学基础和价值取向,提出其是马克思主义文明观的本质体现、是古代智慧与当代实践的统一、是宏观战略与微观路径的统一、是历史规律与现实需求的统一。 会议的闭幕式由理事长王克迪教授作总结发言及工作说明,会议圆满结束。 (中央党校哲学部 供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