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然辩证法教育与普及工作座谈会在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召开 |
2008年-12月-30日 |
为了探讨当前自然辩证法教育与普及问题,中国自然辩证法研究会于2008年11月24日在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召开了座谈会,议题为“自然辩证法教材建设与教学改革”。中国自然辩证法研究会副理事长兼教育与普及工作委员会主任曾国屏主持了会议,在京的工作委员会委员及有关领导和教师近20人参加了会议。 一、北京航空航天大学自然辩证法教育教学情况介绍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人文社会科学学院党委书记李成智首先讲话。他对大家前来北航参加座谈会表示欢迎,然后介绍了北航自然辩证法教育和学科建设发展的历史与现状。他说:北航历来重视自然辩证法的教学研究、学科发展与教材建设。20世纪80年代初,著名学者范岱年先生开始在北航招收自然辩证法(科学技术哲学)专业研究生。十多年前,北航出版社分别推出了由本校教师主编、北京近十所重点理工农医类大学教师参与的相关教材。其中,肖海涛等主编的硕士生简明教材《自然辩证法简编》和吴光宗等主编的博士生教材《现代科学技术革命与当代社会》被北京及全国许多高校广泛采用,对研究生自然辩证法教学与研究起到一定的促进和推动作用。近年来,学校加大了自然辩证法(科学技术哲学)学科建设与教学改革步伐,促进了相关课程与教材建设。但是,与兄弟院校相比,还有明显差距;希望各位老师给予帮助与指导。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科技哲学研究中心主任徐治立介绍了相关课程与教材建设情况。他说,自然辩证法是全国理工农医各类研究生必修的公共理论课,它涉及面广、思想理论性强,是提升思想素质、培养创新人才的有效途径。它又需要不断的学习、研究和探索,及时吸收理论与实践各方面析出的精华。因此,应当加强自然辩证法教育与普及工作的探索。北航组织一些骨干教师共同编写了一本新的自然辩证法教材(《自然辩证法概论》,徐治立主编,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出版社,2008年9月出版)。它力图体现下列特色与宗旨:第一,思想性与学术性相统一;第二,基础性与创新性相统一;第三,科学性与可读性相统一。但是,由于编者水平所限,缺点难免,恳请各位同仁批评指正并帮助改进。 二、各学校自然辩证法教育与普及经验交流和改革探讨 清华大学曾国屏教授介绍了该校自然辩证法教育与普及工作的主要经验。他认为,自然辩证法教育与普及课程对于学科建设与发展有着重要意义。他说,“清华一直有着重视这方面工作的传统,使自然辩证法成为理工科研究生走上工作岗位后仍然影响最深刻的课程之一。本专业老师感到,自然辩证法概论课对于教师的素质要求高,是比专业课更难上的一门基础课。因此,必须重视这门课。实践证明,只要真正重视,真正下工夫,都会得到好的效果。本人对于所教的班级分为若干小组,每次课由一个小组推选一人做八分钟专题讲解,问题讨论得细致深入,学生有兴趣和积极性,效果很好。考试形式为期末开卷考试加课程论文和平时成绩。” 中国人民大学欧阳志远认为,自然辩证法教育与普及课程的教材分为三个层次:一是教育部组编示范教材,在教学中对于其中存在的问题应当集中起来讨论,以便再一次修订。二是对于某些像北航这样条件比较好、能够单独编写教材的学校,我们应当帮助他们完善;没有必要按照理、工、农、医等各类再编一套。三是各位教师自己的讲义,自己不断去完善。大学分为多种类型;人民大学具有文科传统,虽然现在也有了一些理工科,但是文科课程特色还是多一些。 北京大学科技与社会中心任元彪讲到,“本人比较早参与了自然辩证法教育与普及工作,多年来体会比较深。其中,重要的一点就是教学内容要紧扣学生思想实际;不能仅仅跟着形势喊口号,这样的教学难以长期存在下去。北京大学具有以学术研究为主的传统,强调深入研究问题。因此,自然辩证法教学长期采取多位教师分块进行的方式,每一位教师根据自己的研究领域选择一部分内容包讲各个班级。这样,大家上课时都会尽力而为。” 中共中央党校李建华发言说,“党校的自然辩证法或者说科学技术哲学课程有自己的特色。党校学员都是领导干部,他们目前多数有比较高学历,并且见识广,思想水平也较高。一般来说,理论与现实结合的专题讲座内容比较受欢迎,纯粹学术性的,如西方学术思想,没有多少人喜欢听。同时,在党校讲课必须观点明确,旗帜鲜明。 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胡新和讲到,“中国科学院每年级有5000多名硕士生,教学工作量比较大。公共理论课名称叫做‘自然辩证法与科技革命’,长期以来,形成了自己的教学传统。一般来说,每人上一至二个大班,另外再开一门选修课。一直采取闭卷考试形式,各个班级的考试由各位任课教师出题、阅卷,考试时间统一。课程性质及内容一般都是人文素质课以及科技与当代社会发展方面的为主题。另外,最近还承担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课程’”。 北京大学医学部刘奇谈到,“分块教学和案例探讨是效果比较好的教育方式。在韩启德副委员长支持下,本部‘医学伦理与人文研究’课题获得立项;开展了研究式教学方法探索,让学生成为研究者;主持编写了医学类自然辩证法教材,内容分为讲授的、自学的和探讨的等不同类别;对于医学与社会关系方面出现的问题,开展了问卷调查,深入进行案例教学。” 中国地质大学王恒礼发言说,“自然辩证法教育与普及应当坚持几个结合。一是与各个学校学生的专业实际相结合,二是与学科建设相结合,三是与社会现实相结合。目前存在的问题有许多:一是运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分析科学技术问题的力度不够;二是没有充分与实际相结合;三是教师的素质有待提高,一些教师自然科学基础太差,采用PPT上课语言呆板。这种状况应当尽快改变。 北京化工大学张明国发言说,“自然辩证法教育与普及工作很重要,建议今后每年召开这样的座谈会进行探讨。对于教育教学方式,自己也搞过让学生做主题演讲等多种形式,感到操作上存在一些问题,后来改为根据学生兴趣自愿讲。考核也是采取开卷考试与课程论文结合形式。本人主张自然辩证法公共理论课与学科建设统一发展、专业课教材与公共课教材建设协调进行;北航先后成功编写了两部公共课教材,今后可以考虑编写本专业研究生使用的教材。” 还有其他一些教师也参与了座谈与讨论。 曾国屏教授最后在总结中谈到,这次时间安排得比较紧凑,交流了北京地区多所高校今年自然辩证法教学的新情况、新进展;自然辩证法教育与普及工作的确很重要,是基础性的;今后还要制度化地进一步深入研讨;感谢北航的支持和大家的参与。 (徐治立供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