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建设
自然辩证法学科发展研讨会纪要

2010年-10月-18日
 

2010年8月20日上午,中国自然辩证法研究会自然辩证法学科发展研讨会在沈阳东北大学汉卿会堂308室召开。来自北京、天津、河北、东北三省等地的高校教师20余人参加了此次研讨。中国自然辩证法研究会秘书长王玉平主持会议。

会上,印发了教育部刚刚出台的《研究生思想政治课新课程试点工作方案》。陈凡教授对方案内容进行了详细解释,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徐治立教授为代表们介绍了不久前在北京召开的“研究生思想政治课程改革研讨会”的主要情况。代表们围绕自然辩证法课程改革的议题,分别对课程改革的发展前景和高校教师的应对措施等问题进行了讨论。

中国自然辩证法研究会名义副理事长、东北大学陈凡教授在发言中指出,研究生思政课教学实际应遵循教育教学规律,加强统筹协调,边设计边实施,及时总结经验教训。我们的教学应采取什么样的模式?做什么?为什么这么做?这些都应思考一下。大家可以沟通,也可以通过各种渠道反映咱们的意见建议,但是更重要的是面对现实,两门必修课一门选修课,课时就是这样的。这两个重点咱们都应该知道,我们的教学内容体系就是这样的,两门必修课,研究生的必修课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本科生是毛泽东思想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如果说硕士生的必修课要讲,本科生怎样避免重复?博士生的中国马克思主义与当代,咱们把当代放一放,中国马克思主义与硕士生的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硕士生刚讲完了博士生怎么讲,当代怎么去做题?中国马克思主义与当代,按照党校的“5个当代”还是按照哪个“当代”做题,是按马克思主义与当代社会,当代社会的各个领域去做题,还是按马克思主义与当代世界,按照世界风云去做题,这样我们从不同的角度可能有不同的教学体系不同的教学模式。我们作为基层的院校,作为教师,作为教学委员会,这个可能是更要花心思考虑的。

陈凡教授强调,有两个问题急需解决:一是在方案试行的情况下,我们应抓紧制定出措施,整合大家的意见,写出书面材料,反映意见;二是在教育部和中宣部大政方针不变的情况下,参加试点工作的高校应该集思广益,看看教材内容怎么适应新的教学目标。   

中国自然辩证法研究会副秘书长、北京化工大学教授张明国在发言中,主张自然辩证法教学要贯彻中国特色。他还对“自然辩证法概论”的课时分配做了两种设想。一是将18个学时按照“导论”2学时、“自然观”4学时、“科学观”6学时、“技术观”6学时进行分配,“科学技术与社会”由学生自学完成;二是按“导论”2学时、“自然观”、“科学观”、“技术观”和“科学技术与社会”各4学时进行分配。

东北大学郑文苑教授认为,在课程改革的背景下,我们应从两个方向对自然辩证法进行重新思考。一是按照恩格斯的原意,重新审视自然辩证法;二是加强自然辩证法学科的内在统一性。只有将其在逻辑上合理地纳入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中,保持恩格斯的原意,在体系上使内部满意、外部接受,才能保证自然辩证法课程的地位。我们应利用这次课程改革的机遇,使自然辩证法学科实现一次质的飞跃和突破。

天津大学柳洲教授在发言中指出,思想政治课的教育方式不能太过僵硬,应采用更加柔性的方式,使学生更容易接受和吸收。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应以自然辩证法为载体,将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和实践知识贯穿其中,使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学习。由于“自然辩证法概论”面向的是非专业的学生,课时也变为18学时,所以课时分配应考虑理工科学生的接受能力,我们要讲精华,把我们自然辩证法最核心的东西讲出来。柳洲教授建议,可将18学时分配为:“导论”1学时、“自然观”1学时、“科技与创新系统论”8学时、“科技创新方法论”8学时。

哈尔滨工业大学谢咏梅教授说,怎样让人们尤其是高层人士认识自然辩证法,自然辩证法到底是什么,这些可以靠我们这些专业的人去讲,但是人们肯定想说,你们有你们的职业立场。我想我们能不能让公共技术人员去讲讲,比如说我们学校工科的老师有这样的体会。当年李昌先生搞自然辩证法的历史,这个应该说影响到我们当年的几乎所有的老师,这门课对这些工科的老教师来说,评价是很好的,而且他们理解自然辩证法。因为那的确是在一个学马克思主义哲学,学毛主席著作时的背景下,所以他们对这个课程的认识既有对于工程技术本身实践意义的理解,同时也是站在一个高点,如何用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指导我们务实。如果我们做一点工作,召开常务会,召集一些老教授,有一些退休的包括学校里的院士,大家谈一下在他本人的学术生涯里面,自然辩证法具有什么样的意义。自然辩证法理论在过去的二三十年间曾对很多老科技工作者的学术生涯产生过广泛、深刻的影响,他们对自然辩证法理论有很深的体会和认识。我提议,我们可以发动这些老前辈,让他们结合自身的经验和体会来介绍自然辩证法课程对理工科学生的指导性和必要性,这比我们自己呼吁更具有说服力。

北京大学吴国盛教授在发言中指出,在试点高校中,我们应利用本专业的师资优势,整合教学资源,使学生充分感受到“自然辩证法概论”课程的吸引力。在试点工作结束时,良好的授课效果或许可以扭转“自然辩证法概论”的选修课局面。

黑龙江中医药大学关晓光教授、内蒙古大学李笑春教授、东北大学陈红兵副教授等也在会上发言。他们一致表示,课程改革使自然辩证法专业的生存面临很大的挑战,希望自然辩证法界的同仁们能够携起手来,尽快研究出应对策略,在试点工作结束后能够扭转局面,维护自然辩证法课程的身份和地位。

最后,王玉平秘书长做总结发言。他说,研究自然辩证法主要考虑的是学术性,学科性,这种学术价值就是强调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理论成果要进教材。中国特色,中国马克思主义,概况起来就是五个字:理论与实践,就是理论与实践相结合。这两个都强调了核心问题,就是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今天大家提出的建议都很好,秘书处要尽快将这些意见和建立整理出来,形成一个文字材料。

(以上内容根据会议速录稿整理,未经发言人审阅,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