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然辩证法概论》大纲编写组第一次工作会议纪要 |
2010年-12月-28日 |
2010年12月1日,中宣部、教育部主持召开高等学校研究生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大纲编写工作启动会议。中宣部、教育部相关领导传达了中央关于研究生思想政治理论课课程建设的有关精神,宣布了5部教材的首席专家和课题组成员。首席专家和课题组成员均由教育部同意,并报中央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办公室审批确定。 大会结束后,《自然辩证法概论》课程编写组由首席专家郭贵春(山西大学)教授主持召开了第一次工作会议,参会的有编写组主要成员陈凡(东北大学)、吴彤(清华大学)、张明国(北京化工大学)、肖显静(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殷杰(山西大学)六位教授。会议经过深入讨论,在主要问题上达成基本一致。会议纪要如下。 一、原则和指导思想 《自然辩证法概论》课程已被纳入教育部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具有强烈的意识形态性和政治导向性。因此,立足于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立场和观点,坚持向研究生讲授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是编写大纲的基本出发点。要把本课程作为马克思主义的一个基本的、重要的、不可或缺的部分。完成后的大纲应该是一个思想政治课的教学大纲,不是研究性的专著。因此,要有意识地区分思想性和知识性之间的关系,要更多体现思想灌输、提升和引导作用,而不是知识点的汇集和体系的建立。 大纲的编写要充分体现规定性和指向性,与本科政治教育分开,研究生要更高一些,体现研究生的特点;要有意识地体现经典马克思主义思想和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思想,选取一些经典的表述和思想观点。在注重体现中国传统文化的同时,注重时代感、前沿性、时效性和现实针对性,要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和实践上来看当代世界的科技发展。 大纲要在原有基础上做到精炼提升。要注意教学对象是文理科研究生共同选修课程,因此要尽可能体现出一般性和概括性,要有较强的覆盖面和普适性,不特别针对哪一类学科群体的学生。要体现出学习马克思主义“不在多,在精,要管用”的思路。 二、体例和分工 本教学大纲计划使用章节目三级标题体例,内容包括绪言和六章。每章由若干小节组成,每小节由具体要目组成。每章结束后要列出案例分析、思考题、阅读书目。 具体安排如下: 绪论(郭贵春、殷杰),1课时 第一章 自然观与自然界的辩证发展(张明国),3课时 第二章 科学观与科学方法论(吴彤),3课时 第三章 技术观与技术方法论(陈凡),3课时 第四章 工程观与工程方法论(陈凡),3课时 第五章 科学、技术、工程与社会(肖显静),3课时 第六章 中国马克思主义科技观与创新型国家(吴彤),2课时 教学大纲的统稿、组织、召集和秘书工作由郭贵春、殷杰负责。 三、时间安排 课题组负责各章的成员应于2010年12月20日之前将所负责部分的章节目以及内容约1500字发回山西大学殷杰,由殷杰负责教学大纲提纲的统稿和整理,再发回各位成员讨论。拟于12月23日左右在山西大学召开课题组第二次工作会议,在该次会议上讨论和定稿。在12月30日前向教育部社科司提交《自然辩证法概论》教学大纲提纲约1万字的定稿。 《自然辩证法概论》大纲编写组 2010年12月1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