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建设
教育部举办《自然辩证法概论》课程教学大纲示范培训班

2012年-07月-03日

2012年5月28日至29日,由教育部社科司组织的“全国硕士研究生思想政治理论课《自然辩证法概论》课程教学大纲示范培训班”,在教育部“国家教育行政学院”正式开班。参加这次培训班的学员有来自全国100多所高校的110多位任课老师。

在28日上午的开幕式上,教育部社政司杨光司长做了题为“精心准备,高质量开设研究生思想政治理论课”的讲话。他首先介绍了这次研究生政治思想理论课背景、方案及其必要性。他认为,新版的《自然辩证法概论》课程教学大纲具有四方面显著特点:突出强调了自然辩证法理论的马克思主义属性和思想指导意义;充分强调了马克思主义的自然观、科技观、科技方法论、科学技术社会论,以及中国马克思主义的科技观;吸收最新学术成果,联系中国实际,理论联系实际,引领时代思潮;具有较广的覆盖面,增加了教学空间和弹性。

编写组专家、本会副理事长陈凡教授受本大纲编写组首席专家、本会副理事长郭贵春教授的委托,介绍了本门课程教学大纲的总体思路、基本框架及主要特点和教学重点等。

28日下午及29日上午前半时段,专家组成员、本会常务理事、北京化工大学张明国教授(第一章马克思主义自然观),本会副理事长、清华大学吴彤教授(第三章马克思主义科学技术方法论),本会常务理事、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肖显静教授(第四章马克思主义科学技术社会论),陈凡教授(第二章马克思主义科学技术观和第五章中国马克思主义科技观与创新型国家)分别做了介绍和讲解。

29日上午下半时段和下午的上半时段,参加培训班的学员分组学习讨论了本教学大纲。之后大纲编写专家组成员陈凡教授、吴彤教授、张明国教授、肖显静教授、殷杰教授(本会常务理事)就学员们在分组讨论会上提出的问题做了回答。

最后,本会常务理事、教育部社政司徐维凡副司长对本次培训做了总结。他指出,应在教学、科研、学科建设、队伍建设和管理五个方面,整体推动《自然辩证法概论》课程教学改革。

(《自然辩证法概论》大纲编写组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