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产食蔬”:跨学科的理论与实践》 书稿框架讨论会在南京举行 |
2021年-07月-20日 |
由中国自然辩证法研究会休闲哲学专业委员会与江苏省农业科学院联合进行的科研项目“自产食疏:悄然的可持续性”历经一年的时间,目前已初步形成达成共识的研究框架。2021年7月11日课题组成员聚集江苏省农业科学院就研究进展与已有的成果做了汇报与讨论。 来自哈工大的刘耳教授、清华大学博导王程韡、浙江工商大学朱红主任、周鸿承博士、北京联合大学李享教授、休闲哲学专业委员会马惠娣,以及江苏省农业科学院休闲农业科研团队成员参加会议。江苏省农业科学院副院长孙洪武教授全程主持了会议,并对该书的谋篇布局以及理论方向做出了具体的部署。 孙副院长指出:江苏省农业科学院于2017年成立了国内首个“休闲农业研究所”,几年来在理论与实践方面做出了许多重要的探索。既有理论与实践方面的创新,同时也面临理论创新以引领实践发展的困惑与挑战。这是这项科研任务的艰巨性,也是探索的动力。他对所有参与本书撰写的科研人员强调了对休闲农业本质特征、休闲农业的守正创新、休闲农业与广义的农业之间的关系、休闲产业与美好生活建构的关系等核心问题的思考与突破。 孙副院长认为,休闲农业是中国人在“站起来-富起来-强起来”这一新的社会历史进程中,对传统农业领域在业态方面的创新,是对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及生态政治的一种践行。休闲农业研究应体现理论的原创性,学科的交叉性,农业历史与现代、现代与未来的交融性、前瞻性、预见性,为人回归自然、寻求精神去处、探索品质生活、执念环境保护、美化居所环境、扩大服务范围、拓展技术创新、形成新的产业业态、促进新的经济效益、适应疫情相伴的社会等等方面塑造价值。从理论上探索休闲产业,其实质是集人文、文化、经济、社会、生活方式、科技创新于一体的综合性、跨学科的议题。习近平总书记一直在强调文化的“守正创新”,这是休闲产业理论研究与实践的根基,也是我们这项研究的指导思想。孙副院长还指出,今年是江苏省农业科学院建院九十周年,这本书的出版将有特别的意义。 会上各位专家学者对书稿框架进行了认真讨论研究,各自都从不同学科角度提出极富建设性的意见和建议,确定书名为《休闲产业:悄然的可持续性》。 马惠娣对写作的规范性、原创性、整体性、逻辑自洽性、结构合理性、书稿统筹,及理论方法和原则做出了说明,并确定每个撰稿人在2021年10月中旬之前完成各自的章节。 会议内容丰富、严谨高效,与会的专家学者认真负责、讨论热烈,初步达成预期会议目标。
(休闲哲学专业委员会马惠娣、易能 供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