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华杰博物学著作《檀岛花事》出版 |
2014年-09月-04日 |
北京大学哲学系教授刘华杰十几年来一直在倡导恢复博物学教育、加强博物学史、博物学文化研究,2014年同时出版了《檀岛花事》和《博物学文化与编史》两部讨论博物学的著作。 “博物学是人类认识大自然,记录自然界各类物体的特性,阐述人与大自然交往的一门古老学问。刘华杰在《檀岛花事》中以满腔博物情怀践行他所说的‘博物人生’(living as a naturalist),开辟了个体与大自然对话的一条新途径。在众多的年轻人越来越远离大自然的当今,本书就愈发显得有着特别的价值。”这是中国科学院院士、北京大学前校长 《檀岛花事》中的全部观察记录以日记方式逐日写出,全书介绍的植物:蕨类植物22科,41种;裸子植物3科,4种;被子植物双子叶植物离瓣类81科,313种,合瓣类26科,172种,单子叶植物19科,91种;共计151科,621种。 《檀岛花事》是中国人详细记录域外某一区域植物种类的专著,并且是由一名哲学工作者撰写的,这多少令人意外。不过,作者的观察与描写为人们深度了解夏威夷的植物种类、本土种与外来种的竞争、生态变迁、植物保护、自然教育等提供了鲜活的材料,也为自然爱好者快速熟悉陌生环境、准确识别当地物种以及尝试博物学生存提供了一个很好的样本。这也为当今条件下学者拓宽哲学特别是科学技术哲学的视野及影响范围提供了启示:哲学工作者有着广阔的活动空间,可以做许多有趣、有意义的事情。 与其他科学游记作品相比,《檀岛花事》的作者至少具有两个鲜明特点:一是并未受过植物学专业训练,但他的植物学素养达到了专业水平;二是有的科学游记虽然只署了一个人的名字,但游记所记叙的科学考察往往是由一个团队完成的,刘华杰对檀香山诸岛的植物考察,则几乎完全是独自完成的。 (科学传播与科学教育专业委员会供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