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交流
著名科学教育专家柳秀峰教授在京系列讲学综述

2009年-05月-19日
 

传播科学精神  推动科学教育

著名科学教育专家柳秀峰教授在京系列讲学综述

                                                                                                           

国际著名科学教育传播和科学教育专家,美国第三代科学素养标准的探索和积极推动者之一,美国纽约州立大学布法罗分校柳秀峰教授,应北京师范大学主请,于2008年底利用学术休假之便,在中国大陆举办了为期四周的“科学传播与科学教育”讲学。

柳教授现属加拿大籍。他20多年前到国外求学,就一头扎进欧美学者的圈子而很少与华语世界的学术发生联系。他目前承担着美国科学基金会和科学教育基金会的多个重大项目,并是国际科学传播和科学教育多个顶级杂志的编委。在2007年中国科协和美国探索中心联合举办的“科学探索与人类福祉国际会议”上,柳教授作为美国探索中心特邀专家在祖国大陆学界亮相。他富有新意的前沿报告引起了与会者的高度兴趣。会议期间,北京师范大学科学与人文研究中心主任刘孝廷教授表示了邀请他回祖国大陆讲学的诚意。柳教授出于对中国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计划的关注,接受了邀请。他想向国人传递国际科学素养标准探讨的一个真实的状况,并希望中国能够尽快培养出研究和跟踪国际科学教育标准的优秀人才。

柳教授在北师大共举行八次报告会,一次座谈讨论。各次报告主要内容是:

(1)科学的历史、起源、发展与科学教育的现状。这一讲概述了美国和国际上科学教育的历史发展状况。首先,依据一般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中的认可标准,将科学教育作为一门独特的学科。然后对自19世纪80年代中期起科学教育发展的主要阶段进行讨论,并将其与科学发展的历史相联系。最后,再将国际科学教育的现状与中国科学教育的现状进行比较分析,目的是引发听众进行讨论和提问。

(2)科学素养与学校科学教育。这一讲聚焦于学校科学教育的一个重要目标:科学素养。首先,从科学哲学角度对科学素养的当前定义,以及与科学本质的当前概念的关系进行介绍。接下来,对科学素养当前定义的基本假设进行探讨,并对其有效性进行考察。最后,对科学素养的新进路进行研究,并对为获得科学素养的学校科学教育的作用进行概述。

(3)公众理解科学与非正规科学教育。这一讲聚焦于校外的科学教育。首先对科学传播的基本理论和原则进行介绍,然后对非正规科学教育的模式和方法进行探讨,以促进公众理解科学。最后,对搭建正规科学教育与非正规科学教育桥梁出现的趋势进行研究。

(4)科学家与科学传播。这一讲聚焦于科学家在科学传播中所起的作用。首先,对科学家参与科学传播的必要性进行评论,然后对科学家传播科学的基本方法进行概述。一些来自美国国家科学基金会项目的案例将被拿来讨论。最后,会给那些从事科学传播的科学家们提一些具体的建议。

(5)科学教育的国际比较。这一讲概述了现今在科学教育中国际比较研究中的重大发现:第三届国际数学与科学研讨会(TIMSS)(1994,1998),国际数学和科学研究的趋势(TIMSS)(2003,2007),以及国际学生成就评估项目(PISA)(2003,2006)。不同国家中的科学教育系统的优势和弱点都将在这里进行探讨。

(6)学校科学教育中的科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