卡尔•米切姆教授在人大做学术报告 |
2017年-05月-15日 |
2017年4月24日15:30-17:30,中国人民大学哲学院科学技术哲学专业“当代科技哲学前沿系列讲座(第四讲)”在人文楼600会议室举行。此次讲座由刘劲杨副教授主持,博士生张亢述议,新奥国际杰出教授、人大特聘教授卡尔•米切姆做题为《向拉图尔学习:布鲁诺·拉图尔的哲学生涯》(Learning from Latour: An Introduction to the Philosophical Life of Bruno Latour)的讲座,参与者包括来自中国人民大学、中国社科院、中国科学技术发展战略研究院、中科院自然科学史所等20余名师生。 米切姆教授从“我们能够向拉图尔学习什么”这一问题出发,提出通过学习布鲁诺·拉图尔本人和其他影响其的学者来了解他的思想。讲座主要包括三个部分:拉图尔其人、拉图尔的现代观念,和拉图尔对其他学者的借鉴。首先,米切姆教授为大家介绍了拉图尔的学术经历及主要作品。拉图尔强调“非人类”在社会实践中的重要地位,并将这一视角应用于各个领域。直到现在,拉图尔不断尝试着人类学、哲学、社会学、历史学的方法,研究领域涉及到实验方法、医疗实践、生态问题、艺术创造等等多个领域,成为名副其实的跨学科的联络者。其二,拉图尔理论的核心就在于对“现代”概念的重释。在拉图尔之前,对于现代的批判多是基于自然主义、社会学视角,或者解构主义;而拉图尔通过将现代性定义为人类与非人类、自然与政治的分裂,既对现代性展开批判,同时又避免落入后现代“只破坏不建设”的境地。其三,拉图尔如何从其他哲学家那里汲取知识并进行转化。对于拉图尔来说,影响最大的思想家是米歇尔·塞尔。其“拟主体”理论对于拉图尔的“行动者网络”有直接的影响,并激发拉图尔直接面向现实中的行动者,一方面批判现代性中的主客二分,另一方面又拒绝后现代式的“建构主义”,进而提出以“设计”(design)取代“建构”(construct),寻找富有意义、体现伦理的实践道路。 中国人民大学科技哲学博士生张亢在评论中,介绍了中国对拉图尔的研究现状,以数据统计的方式指出学界目前注重的是S&TS中的拉图尔,而对拉图尔在ST&S以及STPP中的研究关注不多;并认为“向拉图尔学习”不仅要从对拉图尔产生重大影响的德勒兹、塞尔等人入手,也要兼顾其反对者如布鲁尔等人对其的影响。本次讲座是米切姆教授对拉图尔新近思想研究的阶段性展示,也是拉图尔5月份中国之行的前瞻性介绍。米切姆教授提出在后续日程中,将继续带领人大学子与拉图尔本人展开进一步互动,促进中外学术界的深入交流。 (李曈 供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