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地动态
石家庄科技人文论坛在石家庄铁道学院开坛

2008年-12月-15日
        由河北省自然辩证法研究会主办,石家庄铁道学院承办的石家庄科技人文论坛于2008年5月17日在石家庄铁道学院开坛。河北省自然辩证法研究会常务副理事长、军械工程学院科技与人文研究所所长贾玉树教授主持了论坛。石家庄铁道学院党委书记、院长、河北省自然辩证法研究会副理事长王岳森教授到会代表东道主表示祝贺。石家庄铁道学院徐长山教授就工程辩证法问题做了专题报告。

来自石家庄铁道学院、石家庄经济学院、河北经贸大学、河北医科大学、河北师范大学、河北科技大学、军械工程学院、白求恩医学院、河北省委党校、河北省社会科学院等10多家单位的30余名专家学者和研究生参加了本次论坛的讨论。

贾玉树教授在开坛致辞中全面阐述了举办本论坛的意义。他认为“石家庄科技人文论坛”既是联系科技与人文、学术与社会之间的桥梁,也是联系石家庄科技哲学工作者的纽带,它是一个流动性的学术平台,今后将在各个单位之间轮流举行。在谈到本次论坛的主题“工程辩证法”时,贾教授指出,中国是世界头号工程大国,我们拥有庞大和丰厚的资源优势,全面深入地研究工程中的辩证法问题,对于改善我国工程师的综合素质、增强工程实践能力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王岳森院长向与会代表介绍了石家庄铁道学院的基本情况,并结合铁道学院道路与铁道工程、桥梁与隧道工程、载运工具运用工程和岩土工程等学科的发展特色,阐述了跨学院、跨学科交流的重要性。王院长还介绍了铁道学院参与的太行山隧道、杭州湾大桥等工程的情况,并结合这次汶川大地震所造成的宝成铁路故障,分析了辩证思维在道路抢修过程中的作用。他认为在我国经济快速发展、工程建设大规模地进行、同时出现的问题也比较多的时期,树立辩证思维,深入进行“工程辩证法”的研究与探讨尤为必要。

徐教授在简要介绍了“工程辩证法”研究现状、基本思路、基本方法、主要观点之后,结合中国若干工程案例(重点是铁路工程),从工程的基本过程,即工程计划、工程建造、工程物使用这三个阶段,进行了一系列的哲学抽象,并对抽象出的范畴进行了辩证的分析,揭示了工程全过程的联系与发展。

“工程计划辩证法”主要研究了工程计划的目的、决策、条件、思维、设计、竞标,认为“工程共同体”应该树立共性思维和个性思维、理想性思维和现实性思维、逻辑性思维和非逻辑性思维、知识性思维和意志性思维、整体与部分统一的系统性思维,把握工程决策的科学性与民主性、决策者的主观能动性与尊重客观规律性、可行性与风险性。通过分析工程设计的五大关系(科学性与经验性关系,规范性与创造性关系,内在功能性与外在审美性关系,物性与人性关系,可靠性、可错性与容错性关系),最终达成工程计划的目的。

“工程建造辩证法”主要研究了工程建造中的操作、制度、管理、人才等问题,提出了工程建造中的十对矛盾(数量与质量的矛盾,投入与产出的矛盾,快与慢的矛盾,成功与失败的矛盾,效率与公平的矛盾,安全与生产的矛盾,承包与分包的矛盾,工程与环境的矛盾,投资方、建造方与监理方的矛盾,管理者与劳动者的矛盾),着重分析了工程建造中的创新模式。

“工程物使用辩证法”主要研究了工程物的价值、消费、售后服务工程,探讨了工程与生活的关系,认为工程从生活开始又回归生活,工程建造是生活、生活方式的来源。生活质量的提高,离不开工程建造活动提供的物品。天、地、人和谐的工程是人类建设美好“家园”和美好生活、促进人的自由而全面地发展的标志。

徐长山教授的报告结束后,贾玉树教授进行了点评。他认为,主讲人的报告第一次集中研究了工程中的辩证法问题,构建了一个工程辩证法的体系,对工程三个阶段中的各种关系进行了比较系统的归纳和辩证的演绎。此项研究虽然与目前的工程哲学著述有一些交叉,但又有区别。如同哲学需要有一个独立的辩证法篇章一样,工程哲学也需要一个工程辩证法的独立篇章。所以,本研究是对工程哲学的丰富和补充;主讲人关于工程辩证法的界定,基本关系的归纳以及把人与物的关系作为工程辩证法的核心,并由此展开一系列矛盾关系的分析,是根据工程的性质、过程和工程本身的规律性所做的独立思考;主讲人提出了一系列的新见解和新论述。如提出工程的规模性特征,认为比较大的建造才是工程,这种观点与现有的观点有所不同。工程计划中的竞标、工程物的售后服务、工程操作的时间和空间、工程操作的动与静、精细管理、工程创新的周期性、工程物的使用与维护等问题的论述,是现有的工程哲学都没有涉及到的,本研究为首次。最后,贾教授还对工程的哲学研究路线提出了自己的看法,就如何界定基本概念、概括基本关系、分析基本矛盾与主讲人交换了看法。

评论结束后,与会学者对报告所涉及的相关问题展开热烈的讨论,提出了自己的看法和疑问。河北省社科院哲学所李振伦研究员认为工程哲学中的“划界”问题非常重要,与科学哲学与技术哲学的研究相类似,工程哲学“划界”不能仅仅用概念来进行,而更应该找到内在的层次上的相关区别。之后,他还就研究体例与主讲人进行了交流。

河北省委党校科学文化部主任陈春生教授提出报告结构应该从辩证法方向考虑,而不应该仅仅做工程的基本过程分析,如果这样做,就会割裂辩证法。换言之,每一块内容都应该提升到辩证法高度。因为任何工程都是一个开放的复杂系统。陈教授建议主讲人能否换个视角,即从系统论出发研究工程辩证法。

河北医科大学社科系主任边林教授以“从什么意义上研究工程辩证法”发问,建议从工程实践具体问题入手,而不要动辄搞成体系,即通过运用多学科理论综合研究具体工程问题,最终上升到哲学层面。结论不是学科体系如何构建,而是学科体系在研究问题中如何升华。

河北师范大学数学与信息学院院长邓明立教授提出了工程辩证法定位问题,并针对主讲人关于中国若干工程案例的辩证法分析谈了自己的看法,认为案例必须具有代表性,需要深化,应通过案例体现辩证法,而不能先入为主按图索骥,只选择对支撑自己理论有用的案例。

石家庄经济学院人文学院院长侯万福教授提醒主讲人必须对工程的内涵与外延进行严格界定,而不应该弃此仅从工程过程来谈辩证法。此外,主讲人所构建的体系大而全,实质上没有深入下去,因此需要进一步提纯概括,使工程人员真正形成辩证思维。

河北师范大学学报编辑部傅德本教授指出辩证法研究需要加强。他赞赏主讲人所做的努力和探索。他认为研究辩证法的路径很多,不要局限于已经泛化了的“矛盾”,而应该吸收辩证法研究的最新成果,从关系范畴、联系角度去把握。虽然关于工程建造中十对矛盾的分析,至少没有人这样集中论述过,但一般而言,有运动才有矛盾,还需要从新角度来阐释。

军械工程学院基础部陈志波教授肯定主讲人的报告体例、定位、技术路线等会为以后“装备辩证法”研究起到示范和标榜作用,他提出把“工程评估”“工程评价”纳入研究体系,建议既然以“辩证法”冠名进行研究,就应该运用辩证法的语言概括出工程的基本概念,而不能将之淹没在具体材料和问题之中。

河北经贸大学自然辩证法教研室盖伯琳教授提出疑问,“工程辩证法”如何定位?应该源于“工程哲学”还是“工程实践”?研究技术路线是先归纳还是先演绎?建议针对具体工程实践把归纳和演绎两者相互结合起来探讨辩证法。

河北科技大学人文学院邢顺福教授就工程共同体与科学共同体、技术共同体的异同提出自己的看法,同时指出从复杂的工程实践中进行哲学抽象,做出辩证法的解释,需要艰难和慎重的思考,建议主讲人对工程与社会之间的关系加以关注。

与会学者的踊跃提问得到了主讲人的积极回应。

最后,贾玉树教授对本次论坛做了简要的总结,并对论坛东道主石家庄铁道学院王院长的大力支持表示感谢,同时表示今后还将围绕我国当代思想文化和社会发展中的热点问题在石家庄各个高校之间不定期地轮流举办这样的活动。           (赵成鑫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