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地动态
量子力学基础专题讨论会在武汉举行

2017年-07月-18日

  

中国武汉量子力学基础专题讨论会2017年4月21~23日在华中科技大学召开,讨论会由湖北省自然辩证法研究会和华中科技大学—WISCO联合实验室、人文学院哲学系联合主办,来自中国社会科学院、中国石油大学、上海海事大学、上海交通大学、杭州师范大学、浙江大学、湖南大学、国防科技大学、武汉大学、华中科技大学近20位知名物理学者、数学学者和哲学学者参加了讨论会。

华中科技大学赵国求教授作了“论如何消解物理学中现象对观察者的主观依赖性”及“找寻本征态叠加的物理机制”的主题报告。他认为,双4维时空量子力学(亦或“双4维协变量子力学”)能够消解量子现象对观察者的主观依赖性,客观描述微观量子世界物理现象。在“找寻本征态叠加的物理机制”报告中,赵国求认为,经典力学中状态变化具有力学因果性,而量子力学中,量子跃迁(突变)假设消解了相邻本征函数之间的力学因果关联,造成了类空间隔的引入和本征态平行并存,量子叠加态有可寻的物理机制。

杭州师范大学李康教授作了“量子力学魏格纳函数形式简介”及“物理世界的理解——从超微观到宇观”的报告。李康教授指出,爱因斯坦相对论在微观和宏观范围内的权威性不容挑战。最重要一点,Wigner函数在双四维协变量子理论(即双四维时空量子力学)中发挥了更重要的作用!在“双四维时空量子力学”中,量子力学与狭义相对论是协调一致的。利用赵国求量子力学曲率解释中的量子曲率与场物质球物质密度的关系,Wigner函数在双四维时空中有更加深入的应用,通过傅里叶变换,明确揭示了量子概率的本体论起源。

湖南大学物理系陈克求教授报告了纳米/分子器件热、电输运机理与计算设计。陈克求教授的研究将预示一个全新的发电机原理和发电设备的诞生,它是一个世界级研究成果,已经受到国际学术界的重视,陈教授的研究也将引导量子力学向这一领域的深入应用和发展。期待赵国求教授的量子力学基础研究能够受到更多物理学者的关注。

国防科技大学罗建书教授作了“电磁拓扑及其应用”的专题报告,国防科技大学欧阳合教授的报告是“一般Spin(p,q)-Dirac算子的内蕴定义”。曹天予教授在《中国社会科学报》撰文指出,非交换几何方法进入量子力学理论体系,是通过引进新型数学结构探测未知物理实体的结构性特征,从而建构该实体的一种新的量子力学方法。欧阳合的研究当是其中的重要分支,与英国人彭罗斯的扭曲子空间异曲同工,而双4维时空量子力学也是这一大合唱中的一员。

中国石油大学物理系门福殿教授的报告是“波函数与本征函数的分析”。门教授指出,波函数与本征函数是相互关联但又是有很多区别的两个概念,量子力学基础性问题的理清及其基本概念的准确把握,是量子力学教学中的关键所在,利用量子力学基础性研究新成果,编写一本好的量子力学教材是广大教师和学生的希望,期待引起学界重视。

武汉大学李宏芳教授作了“量子测量的主观性与客观性——从哥本哈根诠释到双4维复时空诠释”的报告。她指出,近年来,赵国求教授的双4维复时空诠释日益受到国内外物理学界和物理学哲学界的关注,这是中国学者对量子力学的概念基础进行自主创新研究的重要成果,是对国际上原有的量子力学诠释的一种新的超越。双4维复时空诠释突破了量子力学的传统解释,通过对微观量子运动时空的复数拓展,对量子力学的内部空间的物理本质进行了深层揭示,为我们呈现了一个逻辑自洽、简单明了的量子物理世界,不仅有助于我们了解量子概率的时空起源,而且对于量子测量问题的解决具有深层的认识论意义。

上海交通大学吴新忠博士报告了“双4维时空量子力学与量子引力的前沿探索”。他说,量子力学中波函数的物理本质问题,是量子力学基础研究中的国际性难题与热点问题之一。赵国求教授积50年之力,在提出量子力学曲率解释基础上,又在《双4维时空量子力学基础》中提出了用双4维复数时空场物质球几何结构或场物质密度波来界定量子波函数的物理意义,大大推进了量子力学解释研究的深入,有助于解决量子力学在理论解释与实际应用方面出现的一系列概念困难与哲学难题,特别是量子力学与相对论的协调问题。

武汉大学王贵友教授的报告是“双四维时空量子力学基础研究之我见”。他说,赵国求教授长期从事量子力学曲率解释与基础研究,目前我们所看到的《双4维时空量子力学基础》一书与系列论文是这一研究的阶段性成果。这些研究成果含有大量新的独立的思考与见解,颇有创新性。

中国社会科学院蔡肖兵教授对赵国求教授的研究专门进行了点评,他说,赵国求先生的双4维时空量子力学基础是很有意义的工作。他将量子力学曲率解释进一步发展,在哲学、物理、数学表达上都做了很大的推进,已将其研究方向及具体方法与国际研究接轨,引起了相应的反响。著名物理学史学家美国波士顿大学曹天予教授2016年5月31日在《中国社会科学报》著文指出:“近年来国内赵国求、李康、吴国林等学者力图通过双4维复时空,来把握量子概率的本体论起源,也属于这一类的大胆尝试,值得注意。”赵国求的研究成果得到国际著名学者的认可是值得庆贺的。

武汉大学桂起权教授指出,赵国求从曲率解释到双四维复数时空解释的进展来之不易。桂起权教授认为,赵国求对量子力学的新解释的思想演进大致可分三阶段:(1)约在1998年起,积极发起和参与“量子哲学共同体”活动,主要是锤炼了曲率解释和相互作用实在论。(2)2007年8月,以结识曹天予为转机,物理上引进了“复数时空”,逐步开拓“双四维复数时空解释”。(3)近年来,进入得到物理学者支持的新阶段。

会上,专家们围绕双4维时空量子力学基础及各位专家自己的研究课题展开激烈的讨论,争论中各表己见,针锋相对,据理力争;不过,通过反复讨论,在核心问题上形成了共识,也提出了继续深入研究的关键性问题,并作出了今后的远景规划;大家一致同意建立武汉量子朋友圈,巩固赵国求倡导的武汉量子茶座,以便会后加强联系和讨论。会议一致同意写好本次会议纪要,并出版电子版文集;预约今后择机再召开量子力学基础讨论会,推进双4维时空量子力学基础及相关课题研究;学者们之间预约了相互访问和讨论的的时间表;与会学者对本次会议的高度学术性表示积极赞许,期待今后继续发扬。湖南大学唐黎明、余继锋教授在讨论中对争论的学术问题所作发言,让与会学者留下了深刻印象。

大家认为,这次会议十分成功,哲学、物理、数学学者齐聚,讨论十分深入、全面,既肯定了成绩,也有批评指正,还有展望。大家期待中国本土学术在专家们的共同努力下成功走向世界,希望专家们多来武汉走走,多提问题,在讨论中共同推进量子力学基础性问题的研究与发展。对大家提出的问题,将一起认真研究讨论,争取做出满意的回答,推动研究继续深入发展。

(湖北省自然辩证法研究会 龚耘、赵国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