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地动态
北京自然辩证法研究会举办“高端创新人才汇聚与北京科技创新中心”综合性论坛

2017年-12月-08日

 

2017年11月18日,由北京市科协主办,北京自然辩证法研究会承办,中国发展战略学研究会创新战略专业委员会、中国自然辩证法研究会科学技术与公共政策专业委员会、中国人民大学国家发展战略研究院社会系统工程研究中心协办的“高端创新人才汇聚与北京科技创新中心”学术型综合论坛在中国农业大学国际会议中心金码大厦成功。北京市科学技术协会副主席田文、学会部部长李金涛、中国人民大学一级教授刘大椿等在京高校和科研机构的60多位专家学者参加了本次学术交流活动。北京自然辩证法研究会理事长、中国农业大学李建军教授主持此次会议开幕式并对外发布了北京自然辩证法研究会编辑的《高端创新人才汇聚国家科技创新中心2017年蓝皮书(微型版)》。

田文副主席在开幕致辞中对北京自然辩证法研究会承办市科协综合性“高端创新人才汇聚首都科技创新中心”的主题给予肯定。他说,十九大的顺利召开,学会发展迎来了新纪元,学会应进一步考虑如何全面深化改革向前推进,思考社会组织和社会力量应该在国家治理现代化方面发挥什么样的作用。北京自然辩证法研究会近年来发挥学会高端智库作用,举办的一系列品牌性的学术活动都与首都社会发展需要密切相关,发挥了服务于科协工作和首都发展的智库作用,下一步可考虑结合十九大精神,对学会未来在国家治理体系现代化中能够且应该发挥什么样的作用进行研究。李建军理事长对田文主席指示和发展建议表示感谢,表示北京自然辩证法研究会将尽快召开理事会,研究如何落实建设高端学会智库的目标发展,并将继续发挥研究会的交叉学科优势,通过多种形式与其他智库性组织和企业合作,吸引和汇聚更多的青年人才和智库专家,为学会组织的深化改革和首都创新驱动发展贡献更多的专家意见和政策建议。

刘大椿教授在致辞中说,北京市有丰富的科技创新资源,应该成为中国创新的发动机。汇聚高端人才是创新的主要条件之一。北京自然辩证法研究会承办这样的综合性论坛具有自身的独特优势。当今社会的很多问题大多可归因于科学和人文的分离,导致科技界对于人文界不太关心,而人文界对科技界不太了解,彼此存在着隔膜。作为科技和人文交叉性学会组织的北京自然辩证法研究会可以搭建一个平台,促进人文学界与科学界的对话和交流,这样的学会本身就起到了人才聚集的作用和效果,这种人才聚集可以达到1+1>2的效果。他说,我国科技界有一个短板,就是基础研究不强。虽然今天科技的发展在很多方面实现了赶超,尤其是与工程相关的领域已走在世界前端,但在基础研究的投入和成效上和发达国家相比较还是有差距的,这与当前我国学术浮躁的文化风气有关。因此,如何培养科学文化,强调学术严谨和规范,做到人尽其才等汇聚高端创新人才,建设北京科技创新中心的关键。

中国发展战略学研究会创新战略专业委员会孙盈智秘书长、中国园艺产业促进会秘书长师光禄教授、中国农业大学人文与发展学院党委书记景发也分别做了大会致辞。李建军理事长还在会议开幕式发布介绍了由北京自然辩证法研究会编制的《高端创新人才汇聚北京科技创新中心2017年蓝皮书(微型版)》。该蓝皮书由研究会秘书处和相关专家跟据国内近一年来公开出版发布的研究报告、信息通报和报刊文章的相关数据和观点编辑完成,目的是想通过这些数据和观点的结构化表述和摘编展示高端人才汇聚北京科技创新中心的态势、机制和问题,进而生成一种可能对相关政策的研究者、决策者、创新者等有启发性的研究报告,为相关的社会建设和人才服务政策创新等提供决策参考。

中国科学院大学、北京自然辩证法研究会副理事长孟建伟教授主持论坛的主题报告,北京师范大学颜振军教授、中国科学院刘益东研究员、中国人民大学王鸿生教授、中国科学技术发展战略研究院张文霞研究员、民生智库大数据研究院执行院长肖丽凤等分别做了题为“对首都科技人才战略的思考”“实施前沿学者负责制,让高端人才充分发挥作用”“汇聚高端创新人才的五个问题”“人才优先发展战略与国家科技创新中心建设”和“各国人才引进政策初步研究”的主题发言,引起与会者的热烈反应,大家围绕“创新人”、前沿科学家负责制、高端创新人才的评价和汇聚政策等进行了充分的互动和交流。 

下午的论坛按照两个专题举行:“高端人才培养和成长”“高端人才汇聚北京科技创新中心”。北京自然辩证法研究会常务副理事长、中国人民大学发展战略研究院林坚研究员和北京自然辩证法研究会监事长、北京航空航天大学科技与社会发展研究所徐治立教授分别主持了专题一上下两个半场的研讨活动,来自北京科学技术研究院张士运研究员、中国科学院科技战略咨询研究院刘海波研究员、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徐治立教授、中国人民大学哲学院王伯鲁教授、中央民族大学哲学与宗教学院贺金瑞教授和首都经贸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王晖副教授分别在上半场做了题为“构建现代化人才梯队培养模式,促进高端人才汇聚北京”“领军人才的四个关键阶段”“加强北京科学共同体组织建设,促进高端人才汇聚科技创新中心”“创新人才观念”“北京市聚集高端人才趋势分析”和“人才国际竞争力指标体系的研究框架”的专题报告;中国人民大学发展战略研究院林坚研究员、中国科学院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博士后陈印政、北汽汽车集团创新研究院赵鹰博士、中国科学院大学人文学院博士生孙丽伟、中央民族大学哲学与宗教学院博士生李鹏飞分别做了题为“中国需要战略家、思想家、创新科学家和企业家”“高端创业人才成长路径差异性研究”“从千人计划看高端人才引育环境的政策”“面向全国科技创新的技术经纪人队伍发展建议”和“高端人才汇聚的趋势与条件”的专题报告。

原北京自然辩证法研究会理事长、中国人民大学哲学院王鸿生教授和清华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刘立教授分别主持了专题二上下半场的研讨会。清华大学刘立教授、中国科学院科技战略研究院万劲波研究员、北京理工大学喻佑斌教授、河北北方学院李振良教授、中国农业大学人文与发展学院普书贞教授在上半场分别做了题为“推进北京建设全国科技创新中心的一个人才建议:推行Tenure track制度”“汇聚高端创新人才,支撑北京科创中心建设”“影响创新人才汇聚北京创新中心生活方式因素初探”“高端人才的个性特征和服务环境建设”“用心打造接地气的科技人才创新环境”的专题报告;海淀区党校副校长廖丽杨、北京自然辩证法研究会秘书长孙涛博士、北京建筑大学张国博士、北京化工大学经济管理学院的王江教授分别做了题为“服务高端人才创新创业的路径探索——以全国科技创新中心核心区的实践为例”“北京汇聚高端人才面临的主要问题和几点建议”“国内外促进高端人才汇聚的政策研究”“我国科技工作者创业状况的调研与分析”的专题报告。

在两个专题分会场,与会者针对各位专家的发言进行头脑风暴和深入交流,并就如何围绕高端创新人才的遴选、集聚成长的创新环境营造等问题形成了许多有建设性的观点和建议。研究会秘书处将联络一些专家学者进一步提炼相关观点,为市科协和政府相关部门提交“专题要报”等政策建议。

 

(北京市自然辩证法研究会秘书处 王添 张倩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