坚持马列主义,弘扬科学精神——“王林现象”的反思与批判座谈会在京举行 |
2013年-08月-27日 |
近期,“气功大师”王林以及众多官员、企业家和文体明星等膜拜“气功大师”的现象,成为媒体和公众关注的焦点。在这个科学昌明的时代,为什么“王林现象”屡屡涌现?为什么会有那么多人为它吸引和信奉?为此,中国自然辩证法研究会保卫科学精神工作委员会于8月6日在北京中国科技会堂举办了“坚持马列主义,弘扬科学精神——王林现象的反思与批判”座谈会。会议特邀中国科学院何祚庥院士做主题报告,来自北京大学、清华大学、中国人民大学、北京师范大学、中国科学院大学、中国农业大学、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北京化工大学、中国政法大学、北京交通大学、北京工业大学、天津大学等高校的30余名专家学者参加了座谈会。中国自然辩证法研究会副秘书长董春雨教授主持会议。 何祚庥院士认为,“气功大师”王林现象和前些年那些让人记忆犹新的“特异功能”事件等,都是伪科学。伪科学之所以不断出现,一个重要的原因是,有些马列主义者不知道如何坚持马列主义,有些科学家不知道什么是科学精神。当前最大的问题,不是一些文体明星等与王林打成一片,而是一些“马列主义专家”、还有一些科学家,也与王林暧昧无隙。他还结合实例,回顾了上个世纪八九十年代严新、张宝胜等的特异功能事件,以及后来法轮功事件中,一些所谓的马列主义者、科学家等的表现。在当前社会环境下,深入探讨和普及科学精神的准确内涵,搞清什么叫坚持马列主义,依然是我们非常迫切的任务。他还谈到,科学社会主义由空想到变成现实,这是马克思、恩格斯做出的重要贡献。我们今天的社会建设,要讲科学发展,就是要坚持科学精神、坚持马列主义,我们要真正地把科学发展观贯彻下去。 ![]() 主题报告之后,清华大学刘兵教授首先发言。他认为,像何先生指出的那样,特异功能事件不是一个新问题,而是一个老问题,王林现象只是在今天特殊的情况下被重新提了出来。但理论界经过这么长时间的分析和探讨,我们对这个问题的研究和思考其实也应该有一些进步。从标准的科学立场来说,特异功能是不存在的。 他从三个方面进行了探讨:(1)科学精神是什么?他认为,今天我们对科学的认识、讨论有了新变化,甚至连“科学是什么”这个问题也值得探讨。他通过生物学上安慰剂效应与双盲试验的研究案例做了深入比较,指出,科学研究中存有争议是正常的,这也是科学的精神所在;(2)科普工作。弘扬科学精神是科学普及、科学传播的一项重要内容,调查表明,我国的公众科学素养不高。在今天这种社会状况下,科学普及的重点对象应该是官员,因为他们掌握着更多的社会资源,影响更大;(3)做科学传播和科学普及,应将理论简单化。为什么官员们在理论表述上和现实做法上有那么大的差异,这是需要研究的一种文化现象,有更多的科学之外的因素需要考虑。 中国科学院大学任定成教授接着谈到,官员与气功大师的关系实际上已经发生了变化:当前的王林事件与当时的法轮功事件,有些东西是相似的,有些是不一样的。不一样的地方在于:一是时代不同了,社会大环境发生了很大变化;二是原来相信特异功能的,有很多官员和科学家,但他们都比较纯粹,而不像现在涉及的大都是腐败官员。因为这些腐败官员得到的是不义之财,心里不踏实,他们要寻找精神的寄托。任定成教授强调,对特殊人群如官员、媒体记者的科普问题,要提上日程;而且科学精神、科学方法等的普及一定要变成可操作的。在这方面,自然辩证法学界的学者是可有作为的。我们应该把一些问题如身心关系问题等研究好,不仅要从哲学层面,也要从科学层面去研究,这样才能使成果不仅仅停留在宣传的表层。 中国人民大学王鸿生教授则进一步分析说,王林现象的出现总的来说是文化问题,是中国特色,根源是人性问题。人们内心深处的恐惧、空虚和好奇这3种心理特征,实际上给这种现象的滋生和蔓延提供了土壤,而腐败官员的恐惧心理正是使他们走上对所谓大师的顶礼膜拜之路的重要原因。 ![]() 北京大学周程教授指出,王林现象的出现与中国的基础教育和科学教育有密切关系,过早的文理分科,使大部分公众缺乏对科学方法和科学精神的了解,近年来由中国科协主导的全国公众科学素养的调查多次表明了我们在这方面存在的巨大差距。这种差距以及官员们在王林现象当中的表现,让我们产生了更深的忧虑。众所周知,在改革开放之初,由于社会对科学技术作用的极大认同,在提倡干部知识化的大潮中,许多理工科学历背景的同志走上领导岗位。后来我们意识到理工科学历背景的领导干部的局限性,于是现在文科学历背景的领导干部的比例有了很大提高。但文科学历背景的干部的科学素养存在着先天不足,这是我们不能不担心的问题。王林现象事实上给我们敲响了警钟。 在如何坚持马列主义的问题上,天津大学韩永进教授认为,马克思主义在中国虽然有着强势的地位,但当代的科学成果却很难融入现在的马克思主义研究之中。中国研究马哲的学者大都是文科出身,不太懂科学;相比之下,西方的哲学家很多在年轻时有研究科学的经历,所以反而比我们有优势。他认为,马克思主义哲学在目前的条件下要想创新,应该沿着五个方向发展。(1)生活化:目前马哲研究做的太学术,应该进一步通俗化以让老百姓看的懂;(2)科学化:要不断的把现代科学成就科普化,渗入到马克思哲学里面去,让大家接受;(3)结构化:用结构即建立制度的方法,来规范和指导社会实践;(4)符号化:现代科学的特点是它的符号化和精确化,马克思主义研究也应朝这个方向迈进,以增加自己的可操作性;(5)博弈化:科学不是绝对的真理,在选择和使用的时候,应该存在博弈行为。 北京交通大学的林建成教授认为,为什么一些人会相信特异功能,其实这涉及到一些利益问题。就像列宁曾经说过的一句话:几何学公理如果触犯人们利益的话,照样会受到反驳。这提示我们,真理和价值经常会发生冲突。在这样的情况下,坚持列宁在《唯物主义和经验批判主义》中关于物质的定义,对于批判伪科学是十分重要的。北京化工大学张明国教授则进一步从真理和价值的关系入手,谈了科学精神随时代的变迁而变化的问题。 北京师范大学王天民教授认为,王林现象的出现说明存在两个方面的问题,一是认知问题——愚昧;二是行为问题——违法。那些所谓的大仙之所以能吸引很多人的注意力,关键在于中国传统文化中有某种根深蒂固的信念,它们与当代科学的关系十分复杂,很多人无法分辨良莠而陷入泥潭。所以我们应该将中国传统文化的教化与现代科学的基本精神结合起来,教育和引导人民,以消除国人对科学观念的某种误解。另外,我们也要大张旗鼓地强调官员、明星等知名人士,作为社会公众人物,要有责任意识,要遵法守法,更要注意自己的社会形象,不能随便参与一些歪门邪道的活动,以防被利用。 中国农业大学李建军教授认为,如今科学大师越来越少,民间大师不断涌现,这与人们信仰的缺失和科学传播存在很多问题有关。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徐治立教授、中国人民大学林坚教授、中国科学院大学张增一教授、中国政法大学费多益教授等也分别作了精彩的发言。 最后,中国自然辩证法研究会副理事长兼秘书长尚智丛教授做了总结。他指出,坚持马列主义,弘扬科学精神,是中国自然辩证法研究三十年来一直坚持的主题。过去老一辈自然辩证法学者在上世纪八、九十年代反对伪科学、反对法轮功的过程中,做了许多重要工作,为我们做出了表率。今天王林现象的出现,不是个别人的问题,而是一种社会现象,特别是历史在变,老的问题又以新的面貌出现,这就要求我们及时对这种现象进行深入研究和揭露。总之,我们应该始终意识到,自然辩证法是马克思主义的一部分,弘扬科学精神、宣传科学方法,是我们肩头义不容辞的责任。我们不仅要推动社会整体认识水平的提高,还要促进社会制度层面的建设,例如在国家官员的选拨、考核和任用中,推动“科学权力”的渗透和使用,从人员科技素养的角度,促进科技与社会的互动,为国家和社会发展做出应有的贡献。 (秘书处供稿) |